甚至是如何处置这些人的细节,都专门在《武陵传语》上,用专题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方便传播。
士颂准备靠着这种方式宣告天下,表明自己绝不改变政策的决意。
信息汇集起来就只有一条,老子士颂,回来报仇来了。
襄阳城内,当年的叛徒其实还不少。
有的人一直居住在襄阳,有的人,则是在许昌乃至邺城安家之后,这次随着曹操大军一起南下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也有一些人比较特别。
例如蒯越,蒯良兄弟二人,家眷亲属都在襄阳,他们本人却在邺城。
还有如阎圃这样的家族不显的人,一家老小也没有几个人的,直接全家都搬去了邺城的也有。
但襄阳城,当年毕竟是当年士颂统治的核心,诸多投降曹操的叛臣,其家族和个人根基,都在这里。
这些人,大多数在《建安小人叛将录》上,都有名有姓。
对于士颂不愿意再次接纳他们,要把他们斩尽杀绝的消息传开之后,这些人惊惧之余,不少人心里,也都起了鱼死网破的抵抗之心。
只是本就是怕死的人,只要有一丝机会,他们也会愿意再次磕头认错,在士颂那边求得活命的机会。
毕竟当年,他们就是这样投降曹操的。
襄阳城内,还有另外一人,同样和这些人一样纠结。
那便是从赤壁狼狈逃回来的乐进。
这位折冲将军,广昌亭侯,内心早已经乱了。
若是别的时候,让他背叛曹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现在,曹操不是死了吗?
曹操兵败身死,荀攸,程昱,张辽,张合,许褚等曹魏骨干被屠戮殆尽,人头正在在被送来襄阳的路上。
“我该怎么办?”乐进站在襄阳城南门城楼,长叹一口气,陷入了迷茫。
是的,现在的他,已经从痛苦和悲伤中走出来了,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他乐进本来是东郡一个下等人,身材短小,除了一身的蛮力和果决骁勇的个性外,他别无长处。
能得曹操赏识,把他从行伍之中选拔出来,成为统兵将领,他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恩情。
他在曹操手下,拼死杀敌,屡立战功。
他和李典二人,是曹公麾下最早的两个外姓大将。
论家族传承,他不如李典;论武艺阅历,他不如张辽;论机变谋算,他不如张合;论沉稳决断,他不如于禁。
和这个时空中,曹魏五子良将其他四人对比起来,乐进觉得自己就是个摆车位的,或者是凑数的。
乐进似乎没有什么独立领军时,可以拿得出手的战果。
他的一切战功,都是在曹公的安排下,取得的成绩。
对于他乐进来说,曹操就是指引他前行的明灯,曹操说向东,他绝不向其他方向看一眼。
曹操让他先北走,翻越山林,吸引追兵后向西折返荆州,进入襄阳。
他便按着这条路,来了襄阳。
一路上,自己的身边的亲随,死伤殆尽,他也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曹操的军令。
甚至在襄阳城内,他还遇到了自己的长子乐綝。
当时乐綝正在襄阳城内整理粮草,准备运往江陵。
乐进当然是按住自己儿子,而后以儿子的曲部为核心,以自己“五子良将”的身份地位,直接掌控了襄阳城。
毕竟襄阳城内的高官,都跟在曹操身边。
现在的襄阳城内,主持政务的两个人,居然是崔州平和孙邵这两个“南楚叛臣”。
不过想想也是。
百万大军南下,前线多少战功啊,即便是文臣谋士,谁不想要在前线待着,混些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