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浙阳官场整肃!

黄汉江回到京城后,第一时间,直奔领导办公室。

领导此刻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审阅文件,见他进来,微微抬了抬眼,点头示意他坐下。黄汉江依言端正坐姿,双手将一份详实厚重的报告轻轻递上,同时开口道:“领导,这是我些天对浙阳干部的调查情况,请您过目、指正。”

“好!你放到这!”领导接过报告,双眼快速扫过几页内容,随后靠向椅背,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深深叹了口气:“我原就料到浙阳不太平,可没想到实际情况如此错综复杂!哦……对了!咱先不讨论这事,你先详细说说和孟伟光谈话的情况,他儿子到底什么打算?回不回国自首?欠的那些外债还不还?”

黄汉江神色凝重回答:“领导,回来之前,我与孟伟光倒是深入交谈了一番,提及他儿子孟世华在国外未归之事,而且点明利害关系,告知他上头对于此类影响恶劣行径绝不姑息,孟伟光倒是承诺会尽全力联系孟世华,劝其回国自首,言辞间看得出他很是惶恐与担忧,但是,我估计他劝导回来,很难。”

领导听后,微微皱眉,手指下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叹息一声道:“孟伟光在浙阳深耕多年,根基深厚,人脉错综复杂。可如今他儿子这事一出,把他多年积攒的威望炸得七零八落。哎!这可真是个不宵子啊。”

接着,领导再道:“看来,我们也只得采用极端地办法了!既然这家伙对国家法律,丝毫没有敬畏,那不好意思,只要在中国境内犯的法,哪怕逃到国外,不可能躲一辈子。我这就吩咐特别部门,立马开展行动!务必将这些害群之马绳之以法。”

对领导的决策,黄汉江不好接话。

又聊了几句,黄汉江离开后,领导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京城,心中开始思索浙阳那错综复杂的局面。

许久,他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拿起黄汉江递交的那份关于浙阳的报告,陷入了沉思,眉头紧锁,仿佛在那字里行间寻找着能破解浙阳困局的密码。

过了会,他给秘书打电话道:“你让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李达熠,来我办公室一趟。”

没过多久,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李达熠匆匆赶来。

她身穿红色小西装,显得极为干练。

她轻轻敲了敲门,得到领导应允后推门而入,恭敬地向领导问了好。

领导微微点头,示意她坐下,随后,将手中那份关于浙阳的报告递了过去,语气凝重地开口:“达熠啊,你看看这份报告,浙阳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糟糕。黄汉江刚从那边回来,详细汇报了情况,干部任用混乱、派系斗争激烈,已经严重阻碍当地发展了。”

李达熠接过报告,快速翻阅着,脸上的神情随着阅读逐渐变得严肃。待看完后,她抬起头说道:“领导,这局势确实棘手,看来,必须得大刀阔斧地整顿一番了。”

领导又道:“浙阳官场的乱象,根源还是在干部任用和派系斗争。魏云山作为书记,能力平庸,搞平衡、当‘老好人’,干部选拔成了常委们的利益瓜分,导致部门协作混乱,重点项目推进缓慢,百姓怨言很大。而孟伟光作为省长,忽视长远发展,现在还丑闻缠身,已不适合再担任省长一职,调走是必然。可这一调走,浙阳班子大换血,谁能顶上去呢?”

李达熠看了看资料,轻声道:“是啊,这缺口可大了!目前浙阳 13 名常委,魏云山、孟伟光要动,上官松涛、罗志诚、董中江已经出事,剩下的乌尔青云是上级派下去的副书记,虽然经验丰富、立场坚定,但刚到一年多,可能不太熟悉浙阳情况!……其余诸位,也鲜有特点,要么没有基层经验,要么未能主持全部工作。唯有路北方,倒是基层经验丰富,百姓基础好,干劲足,在扶贫、教育、环保等诸多领域成绩斐然,面对腐败坚决斗争,也是一身正气。”

接着,李达熠话一转:“不过,路北方也有他的短板。他虽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但行政经验,相较于一些老牌官员,终究还是稍显稚嫩。在处理一些涉及多方利益纠葛、错综复杂的省域重大事务时,偶尔会欠缺高屋建瓴的统筹谋划能力。而且他性格刚直,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容易树敌,这在推进改革、协调各方力量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更多阻力。”

领导听着李达熠的分析,频频点头,现停下脚步道:“达熠,你分析得有道理,乌尔青云确实有潜力,可他独木难支。班子调整要综合考量,既要能稳住当下局面,又要能推动长远发展。路北方虽有冲劲和热情,但这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给浙阳官场这潭死水掀起波澜,打破陈规;可另一方面,以他目前的历练,面对复杂局势中的各方利益博弈,掌控全局的火候还稍欠火候。像他这样的人,放在合适位置上能发挥大作用,但让他直接担任一二把手,我觉得吧,风险确实不小。要不,你还是从其他地区选拔几个得力干将补充进去,让这班子,能正常运作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达熠点点头,答应道:“领导放心,我这就着手去办。回去之后,我会即刻组织人手,全面梳理各地干部资源,重点关注那些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反腐倡廉等关键领域有突出成绩,且能适应复杂政治生态的干部,做一套完整的方案出来。呃,预计一周之内,我把完整方案呈到您桌上,请您过目定夺。”

领导摆了摆手,语重心长地说:“好!我等你的消息!”

李达熠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刚一坐下,脑海中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路北方的身影。他和路北方相识多年,深知对方的为人与抱负,如今路北方受到领导重视,有机会在浙阳官场变革中担当重任,她心里既为朋友感到高兴,可是,领导说他不宜出任一把手二把这事,又有些犯难,她思索着,到底该将他放在哪个位置最为妥当?

路北方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与百姓联系紧密,对民生领域的诸多问题有着深刻洞察,让他主抓扶贫、教育、环保这些直接关乎百姓福祉的板块,必定能做出亮眼成绩,持续为百姓谋实事,进一步夯实他在群众中的威望根基,也能让改革成果最快地惠及大众,为整个整顿行动赢得民心支持?

可这样一来,又怕局限了他的发展空间,毕竟以他的能力和冲劲,只负责专项领域有点大材小用,而且容易让他在高层决策圈里缺少足够的话语权,不利于他推动全面改革。

另一方面,若将他放在常务副省长之类靠近核心权力的位置,虽能深度参与省里的各项重大决策,充分施展他的改革拳脚,全方位锻炼他的领导才能,但正如之前向领导提及的,路北方行政经验的短板、容易树敌的性格,又可能使他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官场博弈和各方利益拉扯时陷入困境,稍有不慎就会举步维艰,影响改革进程,甚至危及他自身的政治生涯。

李达熠觉得有些为难。

她揉了揉太阳穴,站起身,走到墙边巨大的干部信息展示板前,上面密密麻麻贴着全国各地优秀干部的资料,不同颜色的标签,代表着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和工作成绩。她的目光,在这些资料上游移,心中也在为浙阳寻找最合适的“领头雁”。

黄汉江回到京城后,第一时间,直奔领导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