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顿时获得大量食客的支持,蛮夷怎么配和大汉争抢好东西。
从倭岛运回来金银后,大汉已经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利益群体,上到刘彻下到造船工匠,都是既得利益者,百官的年终奖都变多了。
这个群体涵盖了太多人群,他们都实际享受到了金银流入的好处,
谁要是打着仁义的旗号,让他们把倭人的金银还回去,或者以后不再开采倭岛的金银,谁就会是他们的敌人。
此时的太学内,
霍光拿着报纸,“太学这两年用的书籍都是朝廷提供的纸质书,知道钱是哪里来的么,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倭岛运来的金银,
这些金银是怎么来的,是倭人们主动送给大汉的么?
当然不是,他们自己还不会炼铁呢,只能从地上捡点现成的金银来使用。没错啊,就是从地上捡现成的金银,那地方的金银储量就是这么夸张。”
一听到从地上捡金银,太学生们的眼睛都瞪大了,他们下意识下意识想反驳,但霍光那言之凿凿的样子又让他们不怎么自信。
尤其是太学生中很多人家世都不一般,和霍光一样,都是顶级的官宦子弟。
两千石的官员都能推荐子嗣直接进入太学,其他学生也要有资格被地方官推荐,真正的寒门子弟能占到一半就不错了。
“大汉的金银都是李广将军带着大汉将士不辞辛苦的督促倭人干活,才一点点冶炼出来的。”
辛苦的督促倭人干活,
这句话要是放到后世,恐怕会作为殖民者残暴行径的证据。
但是在大汉,太学生们竟然没有几个人觉得不正常,督促倭人干活怎么就不辛苦了,李广带着将士们远离家乡,
很辛苦的好不好,倭人一点也不省心。
霍光看着眼前这些人,窦家的,陈家的,周家的,傅家的,李家的,王家的,大部分人家中都有侯爵坐镇。
和自己辩论的,家中的侯爵往往都是开国时继承下来的,这些年才靠着战场拼杀出来的侯爵子嗣基本都很安静,
没有跟着站出来质疑老师的理论太过残暴,缺失仁义。
这些人啊,一方面舍不得沉甸甸的金银带来的好处,一方面又舍不得嘴里的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