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说它的文体。
这本书既不是正儿八经的历史书,也不是胡编乱造的小说。
它更像是基于真实历史,加了点作者个人情感和小说手法的历史札记。
跟《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传统作品比起来,它的虚构部分少了很多,所以不能算作历史小说。
但正是这种独特的风格,让它吸引了大量读者。
然而,作为作者的处女作,《明朝那些事儿》在叙事和观点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够成熟之处。由于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作者在描述和评价历史人物时,难免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例如,作者对张居正的赞赏溢于言表,称其为‘千古以来,唯此一人’,然而对于同样坚守原则的海瑞,却显得不太感冒,甚至用‘你是个好人,但并无用处’来评价他。
这种用成功学、厚黑学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但却忽略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毕竟,历史人物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成败来划分。
此外,作者对皇帝和权臣的态度也颇受争议。
在书中,作者似乎总是站在皇帝或权臣的角度,为他们辩解,将皇帝和谏官集团对立起来。
对于朱元璋和朱棣的残酷杀戮,作者总是试图用‘同理心’来为他们开脱,认为他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功过不能相抵,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好事就忽略他的过错。
朱元璋结束乱世、重振朝纲的功绩确实值得称赞。
但他滥杀功臣、蹂躏士人的暴行也是不容忽视的。
同样,朱棣虽然有着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但他的残忍杀戮和篡位行为也是无法回避的历史事实。
除了对皇帝和权臣的态度外,作者对明代言官的评价也显得自相矛盾。
一方面,作者称赞他们个个都有气节,遇到事情就穷追猛打;
另一方面,又说他们憨直不屈,缺乏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