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拂晓,德州市废墟上空传来低沉的嗡鸣。云层被某种庞然大物搅动,辐射云形成的旋涡中,一艘前所未有的战舰缓缓降下
这艘新式战舰名为新世界号,首艘生物质占比超60%的空基平台,在辐射云的阳光下中展露真容。
舰体500米长的流线型身躯如同巨鲸骨骼,表面覆盖着暗红色生物甲壳。这些甲壳并非简单生长,而是由晶金纳米金属与有机质融合锻造,表面布满蜂窝状能量缓冲结构。这种结构是经过多次实验后得出的论证,灵感来源自那些被冯俊击败的母体之躯和高级异种的躯体上。
生物装甲接缝渗出的莹蓝色黏液,实为含纳米机器人的液态金属修复剂,内部掺入了部分纳米机器人。每当炮火擦过,这些"伤口"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蠕动愈合。
推进系统是四台第一代生物质引擎,依靠波形反应堆改进而来。四台生物引擎镶嵌在舰尾,喷口形似绽放的机械花萼,喷射的等离子焰流中偶尔闪过血丝状有机物。不过这第一代生物质引擎产生的能量可是大的惊人,仅仅是一台就足以比拟天罚级的六台等离子引擎。
武器阵列也是多的豪华,宽大的舰体足够布置大量的武器。舰腹垂下数十根肉质炮管,表面覆盖着类似鳄鱼背甲的金属鳞片。中央主炮是直径15米的生物电浆炮,炮管内壁能看到跳动的生物电路。
-----------------------------------
内部的通道并不是传统的血肉空腔,而是精心设计的生物通道。通道壁由半透明的生物膜或者甲壳构成,透过膜能看到其中流动的能量脉络和穿梭的纳米机器人。
操作系统和能量运输也采用了之前实验的双循环系统,电子管线与神经索并行,在电子系统遭遇EMP攻击时,生物神经能在0.3秒内接管全部控制权。这对于战前的明帝国军队来说也是极其先进的设计,因为他们想到的是采用设计第二套机械操作系统,但是运用起来并没有生物系统来的快速。
控制核心也是完全使用了量子计算机加生物质大脑的方式。舰桥中央悬浮着一颗三米高的血巢大脑,表面镶嵌着量子计算模块,蓝色数据流在脑沟回中奔腾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