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确实很想念贺兰敏月和贺兰敏之这两个外孙。
她这一生没有儿子,只有三个女儿,也只能依靠三个女儿。
杨氏经历了大起大落,由高高在上的国公夫人,跌落到被继子扫地出门,过着拮据的生活,她深刻的明白权势和钱财有多么重要。
她已经年迈,没有多余的念头,只想锦衣玉食安度余生。
贺兰敏月做了晋国公的侧室,贺兰敏之在国子监读书未来可期,她自然十分看重。
杨氏拉着贺兰敏月和贺兰敏之说了好些话,关心贺兰敏月在公主府过是怎么样,关心贺兰敏之的学业怎么样。
武顺有些高兴又有些得意的将晋国公给了贺兰敏月很多产业的事说了出来。
当初,她带着一双儿女来到长安投奔娘家,可以说灰头土脸,十分狼狈。
那时候,她也没什么心气,只想着能有个落脚的地方把一双儿女抚养长大。
虽然后来跟着妹妹做起了生意,靠着书坊也有了不少进项,在娘家终究还是抬不起头。
如今,她总算有些扬眉吐气了,女儿成为了晋国公受宠的侧室,儿子在国子监读书十分上进,又背靠晋国公这座大山,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倒不是她有意想跟妹妹别苗头,而是她这个大姐总是在妹妹面前矮一头,还有就是,自己母亲面前也总是没有底气。
如今却不同了,她至少可以在母亲面前挺直腰杆了。
还有就是,也没有下人敢在背后议论她!
当然了,在妹妹面前她还是会矮一头,谁让妹妹比她要聪明呢,她还需要妹妹帮她出主意呢,并且,她也打心底里感激妹妹的提携。
若是妹妹提携,她还有这一双儿女根本没有出路。
杨氏听了也很高兴,子孙越成器,她晚年的生活就越富贵,所以她是由衷的感到高兴。
“好好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公主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国公权柄赫赫,性情宽厚,敏月是个有福气的。”
虽说她曾经是应国公夫人,但是应国公府其实算不上很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