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护送落霞郡主尸首回东莞(2)

季时茜 用户85816982 2133 字 23小时前

荣妃听到掌事嬷嬷的话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悲凉之感。她不禁想到,妹妹一进宫就直奔皇后那里,不用想也知道,妹妹肯定是去皇后那里告状去了。

荣妃越想越觉得心酸,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般,不停地从眼眶中涌出,模糊了她的视线。她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只得用手绢不停地擦拭着泪水。

然而,尽管她努力想要止住眼泪,可它们却像失控的水龙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淌着。就这样过了大约三五分钟,荣妃的眼泪终于渐渐止住了,但她的心情却依然难以平复。

荣妃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她和妹妹之间的矛盾其实由来已久。似乎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妹妹就对她心生不满,并不喜欢她。

作为家中的嫡长女,荣妃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初为人父母的父亲和母亲,将所有的热情和疼爱都倾注在了她身上。即使后来有了弟弟和妹妹,父母对她的关爱也丝毫没有减少。

相比之下,妹妹确实受到了冷落。母亲一直渴望有一个嫡子来傍身,可偏偏在生下妹妹之后,身体状况就越来越差,吃了许多方子也难以再怀孕。

因此,母亲对于妹妹总是心存一些怨念,这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相比之下,母亲对待自己的态度则要亲切得多,这让妹妹感到有些失落和委屈。

而父亲呢,在那个时候对妹妹的态度也并不怎么好。毕竟,父亲在有了自己这个嫡长女后,重心就偏向能有一个嫡子来传承家族的香火。

在他心中,嫡子的地位显然比嫡次女更为重要。没有嫡子,对父亲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缺陷。

要知道,父亲和母亲都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们的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之间的结盟。

这种婚姻关系承载着家族的利益和期望,所以父母他们非常需要一个嫡子来维系和巩固这个关系。

然而,母亲却未能如愿生下嫡子,这无疑给两大家族的关系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为了消除这种不稳定因素,母亲的庶女被作为媵妻送给了父亲。这样一来,庶女所生之子便可以被视为嫡子,从而保证了家族的香火得以延续,同时也稳定了两大家族之间的关系。(题外话:媵一般是跟随正妻一同嫁到夫家的女子,规格较高的便是这种亲姐妹同嫁;规格中等则是一个身份较高的女子偕同一个或几个宗族女子同嫁;规格最低的便是侍女陪嫁。

这样嫁过去的前者就是妻,后者便是媵妾了。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会等等。

这样的制度在战国直至三国时候的贵族之间非常盛行,比如孙权的母亲就是和她的妹妹一同嫁给其父孙坚。

从政治角度讲,这种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嫁女一方的利益。假如作为正妻的女子死去,或者没有生育,那么媵妾取代她的位置,以媵妾和“娘家”的密切关系,依然可以保证“娘家”的利益。)

在母亲的长期冷落中,妹妹的内心逐渐被怨怼所占据。荣妃深知这一点,她明白妹妹将父母的偏爱全部归咎于她,认定是她抢走了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关爱。

回忆起小时候,荣妃常常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弥补妹妹所缺失的爱,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妹妹对她的厌恶之情反而愈发深沉。

那时候,荣妃总是主动让着妹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平息妹妹的不满。然而,她的谦让却获得了父母的夸奖,妹妹却反而因此遭到父母的呵斥。

尽管荣妃曾多次尝试向父母解释其中的缘由,但效果却微乎其微。

大人们总是自以为是,他们不愿意放下身段,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孩子们的行为。

在父母的眼中,事情就是他们所认为的那样,而荣妃的解释则被视为对不懂事的妹妹的偏袒和辩解。

如今,妹妹刚一进宫便迫不及待地前往皇后那里告状,荣妃心里再清楚不过,妹妹此举无非是想借助皇后的权势来惩罚自己。

面对这一局面,荣妃感到无奈和无助。她不禁自问,自己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