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府兵缺陷 黑手身份

第925章 府兵缺陷 黑手身份

李渊的脑海中如同被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突然闪过一个令人心悸的念头,但他的第一反应却是难以置信,仿佛那念头太过荒诞不经,以至于他几乎要立即将其摒弃。

毕竟,大唐的基业从奠基至今,不过短短数载春秋,如同初升的朝阳般充满希望与活力。而府兵制的推行,更是这新兴帝国强化军力、稳固统治的重要一环,方才初露锋芒,理应锐不可当。

怎么可能,仅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已然糜烂至此,仿佛一朵绚烂之花迅速凋零?难道说,真的有如此众多的府兵,已经开始在安逸中沉沦,失去了往昔的锐气与忠诚?

他不禁在内心深处暗自思忖,一遍遍地质疑着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难道,这世间之事,真的已败坏至此?府兵制才刚刚推行没多久,竟然就已经有如此之多的府兵,像是被蛀虫侵蚀过的树干,内部空洞,外表却仍强撑着体面。”

李渊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形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心中的疑虑如同山间的云雾,愈发浓重,难以驱散。

这时,一旁侍立的人似乎察觉到了他内心的波动,小心翼翼地提议道:“老爷子,此事关乎国家安危,我觉得还是查一查比较好。毕竟,如果只是一个局部地区出现了腐化现象,那么像几十架军弩这样重要的军事物资失踪,其动静之大,肯定不可能不被察觉。只怕这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隐情。”

府兵制,这一曾被视为大唐军事制度瑰宝的体制,确实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在管理上,它相较于募兵制更为严谨高效,士兵们因土地与家族荣誉的绑定而更加忠诚可靠。

然而,正如阳光之下必有阴影,府兵制亦非尽善尽美,其隐藏的弊端如同暗礁,时刻威胁着航行的安全。府兵制的基础——首功制,在战乱频仍的年代,无疑是激励士兵奋勇杀敌的最佳手段。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大唐已是一片歌舞升平,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获取战功的舞台。士兵们没有了立功的机会,自然也就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与动力,府兵制的根基开始动摇。

李渊轻轻皱起的眉头如同两座沉默的山峰,手中的茶杯也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定格在半空中,迟迟未能落下。这一刻,整个房间内的气氛变得异常诡异,仿佛连时间都被这股压抑的气息所凝固。

四周一片死寂,静得连窗外树叶轻轻摇曳的声音都能清晰入耳,更别提那假设中一根针掉落在地上的细微声响,定会在这寂静中被无限放大,清晰可辨。

咚咚咚……一连串沉闷的敲门声骤然间划破了周遭的沉寂,如同解除了无形的沉默封印,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显得异常刺耳。

房俊略带倦意与不耐烦的声音自船舱深处传来:“进来吧……”尽管这船舱的空间远非狭隘,却也绝非宽敞无垠。

舱内配置了一张柔软的床铺,一张宽敞的桌子,乃至一张完备的书桌,这样的装备在船上无疑是顶级奢华的存在。随着房门缓缓开启,永嘉公主的身影映入眼帘,她手执一个精巧的食盒,步伐轻盈地步入船舱。

“阿耶,用点膳吧。”永嘉公主轻声细语,但当她的视线触及舱内情景时,不禁微微一愣。

只见李渊面色阴沉地端坐于书桌前,而房俊则略显慵懒地斜倚在床上。尽管这船舱在船上已属难得的豪华,但与真正的居所相较,仍显得有些逼仄与昏暗。

近来,他们之间的交流大多局限于甲板上。船舱内空气中总是飘浮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霉味,令人心生寒意与压抑,绝非久留之地。房俊自审讯水鬼归来后,永嘉敏锐地感知到这是一个与房俊独处的良机。

此前,武顺的种种举动已让她隐隐感到一丝潜在的威胁。于是,永嘉决定不再消极等待,而是主动采取行动,趁着长乐与高阳不在之际,前来向房俊递送关怀。

李渊见状,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中不禁轻轻闪烁了一下,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轻哼,流露出几分明显的不满与无奈。

他站在原地,目光紧紧追随着自己心爱的女儿永嘉,眼睁睁地看着她一步步走进房俊那布置得颇为雅致的房间,心中五味杂陈,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

然而,尽管内心波涛汹涌,面对这种略显微妙的情境,李渊却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情绪,只是淡淡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严与淡然:“永嘉,东西放下吧,我一会再吃。”

言语间,尽管这是房俊的房间,但李渊却显得毫不在意,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坦然地接受了这份由永嘉亲手制作的点心。

事实上,对于点心这种精致的食物,房俊也颇有研究,平日里没少在这上面花费心思。

而永嘉,为了能在今日给父亲和房俊一个惊喜,特意提前找来了长乐公主,两人一同探讨了许久,从选材到制作,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学习了不少新的点心样式。

小主,

因此,当这份凝聚了她心血与努力的点心摆在面前时,其味道自然是相当不错,香甜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听到李渊那平静却略带威严的话语后,永嘉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一抹淡淡的红晕悄然爬上了她的双颊,犹如晨曦中的桃花,既娇艳又带着几分羞涩与羞愧。

她似乎意识到了自己此举的唐突与不妥,但更多的是对父亲反应的不解与困惑。然而,她并未在房间里过多地停留,而是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一般,迅速转过身去,脚步匆匆地离开了房间,仿佛这里有着什么让她难以面对、难以启齿的秘密。

房俊见状,表情显得有些怪异,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来缓和这略显尴尬的气氛,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他那一向厚如城墙、坚不可摧的脸皮,在此时也不禁泛起了一丝尴尬的神色,眼神中闪烁着几分复杂的情绪。

片刻之后,房俊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定了定神,然后继续说道:“老爷子,关于府兵制的弊端,您应该再清楚不过了。

这不仅关乎国家的安危,更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关陇地区的情况,您更是了如指掌,毕竟那里是您的根,也是您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不正是依靠了关陇集团的力量吗?而关陇集团,恰恰是最早开始使用府兵制的。如今,时过境迁,府兵制已显露出诸多弊端,若不及时改革,只怕会危及国家根本啊。”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了一下李渊的反应,见对方并没有打断他,便接着说道:“李二之所以会大力推行府兵制,无非就是看中了它相对于募兵制的优势。在府兵制下,只需极少的扶持,就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房俊顿了顿,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继续说道:“然而,关陇地区毕竟处于国家的边界地带,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得不面对频繁的战乱与挑战。

府兵制之所以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盛行,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这里战乱不断,为士兵们提供了无尽的战场与立功的机会。

只有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士兵们才能凭借勇气与智慧不断获得军功,而有了这些军功,他们自然就能够得到朝廷的封赏,从而过上相对滋润、受人尊敬的日子。

这样的激励机制,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确实起到了凝聚人心、稳固边防的作用。”

“你所言极是,老夫对此亦有所察觉。”李渊捋着花白的胡须,若有所思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当前局势的忧虑。

“府兵制在初创之时,确实有其可取之处,它让士兵们既保家卫国,又能通过军功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如今看来,随着天下逐渐太平,这府兵制确实是弊大于利啊。大唐幅员辽阔,共有三百六十个州府,府兵的数量更是浩如烟海,遍布四方。

然而,这些府兵大多分布在内陆地区,远离边境的烽火硝烟,几乎不存在遭受战争直接威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