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一路追寻 兵锋南指
李渊在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波澜之后,缓缓地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动作轻柔地将手中紧握已久的棋子放置在了棋盘上。
他目光深邃地望向对面的房俊,语重心长地说道:“房小子,我深知你才华横溢,能力出众,但你可曾真正思考过,分封制所带来的后果究竟意味着什么?”
房俊闻言,亦是轻轻地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棋子,随后,他以一种几乎是艺术般的手法,将棋盘周围错落有致的棋子巧妙地分成了数个相互制衡的小版块,每一个版块都仿佛代表着一种力量、一种局势。
他抬头,目光坚定地望着李渊,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老爷子,儒家思想中最为精髓之处,莫过于中庸之道,它讲求的是平衡与和谐。
诸侯国的实力若是过于强大,我们自可设法削弱其锋芒;而若是过于弱小,我们亦可适时地给予扶持与助力,使之得以壮大。在这场权力的棋局中,我们才是真正的棋手,掌控着全局的走向。”
李渊听后,眼神中不禁闪过一丝微颤,他似乎被房俊的这一番话深深触动。他沉吟片刻,终于开口问道:“你是说……我们应以棋手的姿态,去精心布局,巧妙地操控诸侯国之间的力量平衡?”
房俊微笑着点了点头,那笑容中既有自信也有睿智:“正是如此,老爷子。这便是下棋的精髓所在,诸侯国的发展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对于强大的诸侯国,我们可以加重其赋税负担,以此作为约束;而对于那些弱小的诸侯国,我们则应给予必要的扶持与帮助,使之得以在夹缝中生存并逐渐壮大。
如此一来,诸侯国之间的力量便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世家大族也会因此被迫站到明面上来,无法再暗中操控局势。”
“失去了皇室的遮掩,他们的封地若发生任何风吹草动,都将直接成为他们自身的棘手问题,再也无法借助皇权的荫庇来逃避责任。
而且,关于诸侯国国主的继承问题,必须严格遵循宗主国的册封程序,任何胆敢破坏这一规矩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宗主国权威的挑战,我们必将发兵攻打,直至将其吞并……”
李渊闻言,眼睛瞪得滚圆,满脸难以置信地盯着房俊,心中暗自嘀咕:“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离奇操作啊!他居然妄图吞并那些由我亲手册封的诸侯国?这怎么可能?”他不禁对房俊那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暗藏机锋的想法感到十分困惑和震惊。
房俊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轻笑,那眼神中似乎早已洞悉了李渊的反应。他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李渊啊,你可千万别小觑了这些诸侯国。
虽然它们在名义上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但实际上,无论是实力还是影响力都极为有限。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巧妙地给它们制造一个看似合理且无法抗拒的理由,让它们心甘情愿地融入我们的版图之中,成为我们庞大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渊听得一头雾水,眉头紧锁,疑惑地问道:“那你所说的这个无懈可击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
房俊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缓缓踱着步子,继续说道:“汉武帝当年不是热衷于派遣使者四处巡视、加强与各地诸侯的联系吗?我们完全可以效仿他的英明做法。
派遣精明能干的使者前往各个诸侯国,以各种名正言顺的借口和冠冕堂皇的理由与它们进行深入的接触和交流。
在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渗透我们的意志,巧妙地展示我们帝国的强大实力与繁荣景象,让它们内心深处萌生对帝国的向往之情,最终促使它们自愿归顺于我们的麾下。
这样一来,吞并这些诸侯国之事便如同水到渠成一般自然流畅,无需我们动用一兵一卒,即可轻松实现版图的扩张,达成我们宏图伟业的又一重要步骤。
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要再找个合适的时机,提出一些看似合情合理且互惠互利的要求,比如共同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强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等等。
只要我们运用的手段足够高明且策略得当,这些诸侯国自然会心悦诚服地乖乖就范,成为我们帝国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渊听了房俊的这一番话后,不禁有些心动。他觉得房俊提出的这个主意虽然确实带着几分冒险的成分,但细细思量之下,却也发现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而且,如果真的能够成功实施,那对于他来说无疑将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胜利,能够极大地增强他的声望与权势。然而,尽管如此,李渊的心中还是难免有些犹豫与顾虑。
毕竟,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先例可循,他担心此举一旦实施,可能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强烈反感和激烈反抗,从而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局势的失控。
小主,
房俊似乎早已看穿了李渊内心的担忧与迟疑,连忙出声安慰道:“老爷子,你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我们可以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先从小一些的诸侯国入手,通过实践来积累宝贵的经验与坚定的信心。
等到时机逐渐成熟,我们再对那些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诸侯国动手不迟。而且,就算在实施的过程中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变故,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策略与计划,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所以,你完全没必要如此焦虑不安,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的。”
李渊沉思了片刻,眉头紧锁,仿佛在权衡着每一个字的重量,随后缓缓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承认房俊所言确实不无道理。
他紧咬着牙关,脸上肌肉紧绷,似乎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内心挣扎,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透露出他内心的犹豫与决断。
终于,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深吸了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道:“好吧,就依你所言!然而,此事关乎重大,稍有差池便可能满盘皆输,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绝对不能让其他任何人知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房俊闻言,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轻轻地点了点头,语气平和而坚定:“您尽管放心,我自然晓得其中的利害关系。只要我们的计划足够周详缜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那么成功便指日可待。待到事成之后,您必将名垂青史,成为一位开疆拓土、功勋卓着的大英雄,受万人敬仰!”
李渊听着房俊的话,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心中暗自咒骂道:“这房俊,简直就是个疯子!为了权势和地位,竟然敢提出如此大胆的计划。不过……话说回来,这法子听上去似乎还真有点意思,若是真的能够成功,那我李渊的地位和权势必将更上一层楼。”
房俊见状,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似乎对李渊的反应早有预料。然而,他心中却不禁感叹起来,回想起李唐皇朝的兴衰历程,不禁唏嘘不已。
自李治之后,李唐皇朝便逐渐势微,到了唐玄宗时期,更是每况愈下。唐玄宗其人,虽然有着不凡的才华和抱负,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蛮夷之君,其行为举止常常令人匪夷所思,难以理解。
尽管这一时期乃是大唐文化的巅峰,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真正铸就这一辉煌的并非唐玄宗,而是此前的李世民、李治等一众贤明之主。
他们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才使得大唐得以繁荣昌盛。然而,即便有着如此坚实的基础,大唐的衰落却仍然无法避免。
房俊深知这一点,他心中暗叹:“即便是我竭尽全力辅佐李渊,也未必能够改变这一局面。大唐的衰落已成必然趋势,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想到这里,他不禁摇了摇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惋惜。
“老爷子,”房俊轻声说道,“这些事情做起来确实并非易事。历史上商朝和周朝不都是因为诸侯国势力坐大而最终被灭亡的吗?我们不得不小心谨慎啊。”
李渊闻言,神色一凛,似乎被房俊的话触动了心弦。他欲言又止,张了张嘴却终究没有说出话来,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可是商朝延续了千年,周朝也有八百年之久,也不算亏了……”房俊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咕噜……李渊艰难地咽下一口口水,尽管他内心深处无比渴望李唐能够千秋万代,但他也明白这不过是一种奢望罢了。毕竟,秦朝二世而亡,两汉加起来也才区区四百年,而之后的南北晋更是转瞬即逝。
“能有四百年的皇朝国运,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李渊感慨地说道。
房俊不禁有些惊讶,他原本以为李渊会对李唐的未来抱有更高的期望,没想到李渊竟然如此豁达,看来他对皇朝的种种弊病也是心知肚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