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能带重机枪,只能带轻机枪和步枪。”
重机枪的尺寸在那儿摆着,也不好折叠,放车上不是不行,只是得少带几名步兵了。
虽说一挺重机枪的效用不是几名步兵能比的,不过既然【特4式内火艇】能把士兵带到战场上,何必摆着车上这2挺【德什卡机枪】不用呢——多留点空间给这2挺重机枪拉子弹不更好么?
再说了,12.7毫米口径的【德什卡机枪】虽然重量大一点,不过只要需要扛走的距离不远,组织士兵把这些重机枪从【特4式内火艇】里拆出来临时搬到高地山头上也不是不行。
“太行山方向发回电报称巩县新造的【60毫米迫击炮】效果不错,对付鬼子的【89式掷弹筒】果然压制住了,偶尔还能威胁一下鬼子的【92式步兵炮】,这次既然唐亮赶回巩县兵工厂,那就组织工厂的人赶紧多生产一些这种迫击炮,给我们都换换装。”
“还有,以第一战区司令部的名义,让兵工署把【120毫米迫击炮】的逆向测绘图纸寄过来;要不他们就把【120毫米迫击炮】送过来,我们自己测绘。”
这次从新乡和开封等地抢运了200多根车轴回来可不是为了好看的,第一战区所有人都对唐亮说的用车轴挖迫击炮炮管的事非常上心。
毕竟八路的战车部队如果能常驻洛阳等地自然更好,有战车部队的战车炮,各支部队缺少身管火炮的问题就能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但是各个部队肯定也希望能拿到更大口径的迫击炮,毕竟【82毫米迫击炮】只是营级迫击炮,师级和军级部队也拿这玩意充数实在惨了点,八路的战车部队毕竟也是别人家的,“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如果能让自己的部队能配上【120毫米迫击炮】,第一战区的各个军师级部队主官都是举双手双脚同意。
——没看大家之前对西北军刘汝明部装备的【150毫米迫击炮】这种在仿制的英国迫击炮基础上放大口径的“落后”玩意都流口水么?
要知道这种【150毫米迫击炮】分长身管和短身管两种,长身管型最重,放列全重310公斤,行列全重508公斤。短身管型最轻,但放列全重也有230公斤,行列全重则为477公斤。
要知道鬼子的【92式步兵炮】也才212公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