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之中,气氛凝重,烛火跳动,映照着帐内众人的面庞。袁绍高坐主位,目光缓缓扫过麾下一众谋士,端起案几上的青铜酒爵,轻抿一口,朗声道:“如今天下大乱,董卓祸乱朝纲,社稷蒙尘。
吾等身为汉室臣子,自当挺身而出。关于当下局势与应对之策,诸位不妨各抒己见,不必拘谨。”言罢,他放下酒爵,靠于椅背,神色平静,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急切。
许攸听闻,眼中精芒一闪,起身离席,双手抱拳,向前迈出一步。他身形修长,一袭深灰色长袍随风微动,神色间满是自信:“主公,依攸之见,此乃天赐良机,万不可失。今主公手握皇帝密旨,此乃天子赋予的无上大权,实乃天命所归。
当务之急,主公应昭告天下,以清君侧之名,高举反董大旗。董卓倒行逆施,残害忠良,早已天怒人怨。
主公此举,正合天下民心,必能一呼百应。届时,各路英雄豪杰必定闻风而动,共襄义举。”
许攸微微一顿,目光炯炯地看向袁绍,接着说道,“可暗中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前往各州郡,游说各方势力。以利害晓之,以大义动之,承诺事成之后,论功行赏,共享富贵。
如此一来,各方势力岂有不应之理?待盟军齐聚,主公凭借手中圣旨,便可名正言顺地担当盟主之位,号令群雄。如此,主公之名威震四海,天下归心,大业可成。”
众人听完,纷纷暗自点头,对许攸的这番谋划表示赞赏。袁绍轻抚胡须,脸上露出一抹似有似无的笑容,假惺惺地说道:“吾本汉室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番举兵,只为匡扶汉室,安社稷,救苍生,岂敢有贪图功名之心?”
“主公高义,实乃我等之楷模!”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响彻营帐。
“哈哈哈!”袁绍仰头大笑,笑声中满是得意。
待笑声渐止,袁绍神色一正,看向许攸,郑重说道:“子远所言,正合吾意。子远,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即刻起草檄文,将董卓的累累罪行,一一详尽罗列,务必言辞恳切,气势磅礴,晓谕天下。檄文写就后,速派快马送往各州郡,不得有误。”
“遵命!”许攸领命,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转身归位。
此时,逢纪起身,他身着黑色锦袍,面容冷峻,神色间透着一股深沉的睿智。他向前一步,拱手道:“主公,许先生所言极是,但当下还有一事,不得不防。关羽所率虎贲军如今陈兵四周,其军容严整,士气高昂,对我军而言,实乃心腹大患。若我军举兵讨董,后方受敌,恐腹背受敌,难以全力西进。”
袁绍微微皱眉,目光看向逢纪,问道:“元图有何良策?”
逢纪神色沉稳,不慌不忙地说道:“关羽虽勇,却只是张铮麾下一员大将。依纪之见,可先将皇帝密旨抄写一份,派人送往关羽军中,告知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