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艺术中心之外

老杨脑袋摇晃的跟波浪鼓似的。

“唉,你做决定前,怎么能不问问你杨哥。”

“我没有签合同,也不是商业代言或者有经纪人接触我,是《油画》杂志那边送来的礼物。”

顾为经耐心的解释道。

他索性走过去,直接拉开了一侧的衣柜。

“《油画》,真的假的,不是被人骗了吧,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油画》杂志会送给采访对象礼物什么的。”

老杨心中的牛仔举起了怀疑的猎枪。

“顾老弟,你不知道,这种权威杂志行事风格可端着了,在它们眼里永远只有别人讨好它们的份,别说礼品,无论采访多大的咖,人家惯例都是不给通稿费的,一毛钱都没有。不管采访的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达米安·赫斯特啥的,全都一毛钱不……呃。”

老杨站起身,跑到衣橱边瞅了一眼。

牛仔又把怀疑的猎枪放下了,若无其事的看天吹起了口哨。

「佛莱士裁缝店」,老杨瞅见了收纳袋上的英文字母。

做为资深装逼爱好者和喜欢酷酷衣服的“型男”,杨德康早就听说过这家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裁缝店的威名。

老杨还跑去裁缝店里转了一圈。

询了一下价格后,哼哼着歌离开了。

还是把羊毛留给小羊羔们御寒吧,到冬天多冷啊,老杨可是个很有爱心的人呢。

以老杨的收入,也不是咬牙潇洒不起,只是普通的料子穿起来没意思,好的那些……他的衣服已经很多了,与其把钱花在这上面,不如攒钱把他的718升级成911,更有满足感一些。

“呃,呃……”

“它不便宜吧。”老杨在衣橱前哼哼了半天,最终异常困惑的问道,“你到底做了啥,能让《油画》杂志社送这样的礼物给你?”

“订单的价格是五万多新币。”

顾为经拉开衣袋,取出衣服。

悬垂感极好的面料从拉链里倾泄而出,带着蚕丝般的光泽,外套收腰较窄,被剪裁得既得体又凌厉,犀牛角磨制成的双排扣在灯光下孕育着光泽,仿佛正在等待着击发的猎枪的子弹。

“准确的说,这是它们的新任经理安娜·伊莲娜送给我的私人礼物。”

年轻人捏住一粒扣子。

……

新加坡。

滨海艺术中心。

天气稍微有一点点的阴,午后的太阳像是印象派画家随手点上去一抹黄金色斑,朦胧的缀在城市的上空,把艺术中心酷似榴莲造型的玻璃幕墙涂抹上黄色的油脂,仿佛熟透的果子。

今天的滨海艺术中心里的那场讲座对很多人来说,也像是熟透的榴莲。

爱之极爱。

恨之极恨。

在这样或爱或恨的情绪笼罩之中,一辆轿车驶向了展馆侧方的林荫小道。

艺术中心在设计之初,就被设计成了具有复合功能的城市地标性建筑。

它由接近十个承担不同职能的建筑部分组成,除了视觉艺术中心外,还有多媒体展馆,一间歌剧厅,一个能供大型交响乐团演出的音乐厅等等。

双年展期间为艺术家们所举办的独立讲座,惯例被安排到了歌剧厅之中。

银灰色的短轴宝马轿车在艺术中心西侧的停车场停稳,两侧的车门几乎同时被拉开,副驾驶的位置上下来的是一位看上去二十许的年轻人,穿着深色的外套。

他看上去十分令人印象深刻,腰挺的很直,皮鞋踏在地上,整个人散发着希腊雕塑般的质感。

“雕塑般的人”——这样的词汇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美男子和漂亮女人的,放在这位年轻人身上,却不准确。

准确的说。

这样的修辞,它的定义本身就很模糊。

当时尚杂志的编辑形容米兰时装周上某位女模特“宛如维纳斯雕塑般引人瞩目”的时候,她所指的到底是哪种风格的维纳斯呢?

世上有超过一千座不同风格的维纳斯雕塑。

卢浮宫里“断臂的维纳斯”是维纳斯雕塑,而考古学家们在奥地利挖出来的用石灰石雕成,拥有十月怀胎般夸张大肚腩的土黄色的维纳斯,换算成正常人,体重至少超过200公斤,搞不好比酒井一成还富态的雕塑,当然也是维纳斯雕塑。

后者源于一万年前人类的最原始生殖崇拜,同样也来源于关于‘美’的想象。

用文艺复兴时期罗马雕塑家的作品来形容这位年轻人,也显得不太恰当。

米卡朗基罗的“大卫”雕塑?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