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前戏正戏

第三件物事,却是一张颇大的明黄纸页,其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了南越国给大明的“贡献”,亦是丰厚无比。

第四件物事,也是一张纸页,其上却是南越国王族子弟、官员家杰出弟子的名单,也有两百二十余人,他们将去接受天朝的教导熏陶。

“阮国主,你很好,是个极有智慧之人,阮氏一族在南越国的统治,必将随着大明一起千秋万载!”,杨三水衷心赞许。

“小王承大人吉言,借大明天威照拂,亦自觉能够为大明守护南越,世世代代,永不背叛。”

杨三水和阮福海笑谈之际,在港口的另一侧,最后一批五千余安南战俘正被铁链串成长蛇,在明军押解下,心如死灰的登船。

这些都是坚定的安南独立主义者,他们怀抱着最炽烈的爱国情怀,誓死反抗着南越国和大明军队的镇压。

他们最终失败了,领导者和各级将领都被斩杀一空,他们被南越国定为叛逆者,由明军带去大明作为宝贵的“劳动力”。

某个年轻战俘突然扯断绑索,奋然纵身跃入海中,旋即被船舷射出带倒钩的渔网,将他如活鱼般拖回甲板,最终被当场枪决。

"第十七个,倒也是个汉子。"军法官在名册上勾画,在其姓名上划上一道刺目的红色,并再度高喝“加强看押,不轨者杀无赦。”......

与此同时,升龙城外的码头上,李定国正监督着最后一批三十万石稻米装上福船,这些稻米用浸过桐油的黄麻袋装着,袋口印着 "皇明御廪" 的朱红印记。

"晋王,孔先生求见。" 贺九仪的通报打断了李定国的沉思。这位南孔家主的牛车停在码头边,车辕上悬挂的青铜铎铃上的日月纹分外耀眼。

"郑氏愿将三百儒生送往南京国子监。" 孔衍桢的声音如晨钟暮鼓,惊得江面上的鱼鹰纷纷展翅。

李定国望着牛车后跟着的安南学子 — 他们的青布长衫下摆已被红河泥水污染,怀中却紧抱着《论语》新刻本。

当看到为首的少年腰间挂着的玉圭上刻着 "克己复礼" 时,李定国忽然想起自己初入云南时,也曾见过这样的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