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六六六年九月九日,凌晨时分,紫禁城太和殿前的白玉阶被晨露打湿,朱慈炯仰首望天,百感交集,喃喃自语:
“武烈元年,承烈皇之遗志,秉火德之重光,整六师以征不庭,拓八荒而安兆姓。”
“九年时光呐,小子我总算对得起华夏先祖,没有辱没列祖列宗,也没令你们失望!”
凌锦温柔万分,领着已经六岁长得虎头虎脑的朱和塳和刚三岁的朱和坤,依偎在自家男人的身旁。
两个小家伙有些睡眠不足、哈欠连天,不过听说今天又特别有趣的“节目”,便懵懵懂懂的期盼着。
这一日,对于朱慈炯一家,对于大明满朝文武官员,对于历经黑暗苦难的华夏子民,又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日子。
某一刻,良辰到,吉时至,大明烈武皇帝朱慈炯的登基大典,缓慢又庄严的拉开了大幕。
"吉时到!" 大明科学院院长,兼钦天监监正宋应星的声音刺破云层,三十六门红衣大炮同时轰鸣,声浪震得奉天殿飞檐上的脊兽簌簌发抖。
炮口硝烟中,九具绘有《禹贡九州图》的热气球冉冉升起,向世界宣告着一个王朝的复兴,一个世界霸主的归来。
内阁首辅张煌言深深呼吸一番,又正了正衣冠,打开了手中那道雕琢了数百遍的圣旨,朗声宣读:
“朕闻天无常亲,惟德是辅;国无常祚,惟功是承。自烈皇蒙尘,胡尘蔽日,神器南徙,社稷倾危。
幸赖昊天眷明,列祖垂佑,文武协心,兆民勠力,遂扫腥膻,重光华夏。今乾坤再造,日月重辉,仰承天命,俯顺舆情,谨于烈武元年九月初九日,祗告天地宗庙,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烈武。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皇后凌氏,毓秀名门,懿德柔嘉,辅朕于草莽,勤恪于忧患,今册为慈圣仁孝皇后,母仪天下,共承宗庙。
皇长子朱和塳,岐嶷英敏,器宇天成,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习文修武,以固国本。皇次子朱和坤,颖悟敦厚,封定王,赐金册玉印,开府建牙,翊赞鸿业。”
随着登基诏书宣读完毕,随着满朝文武的山呼万岁,朱慈炯脚步轻快,坐上了那万众瞩目的宝座。
十二旒冕冠的玉藻垂珠微微颤动,衮服上的十二章纹在夔龙灯照耀下流转金光,显得颇为神秘和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