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忠明心中也是一片炽热,悲伤、欢喜、怀念、憧憬等种种正反情绪交织萦绕,眼睛猛然一热,便又热泪盈眶了。
“看来人在倭国呆久了,还是受了倭人的影响呐!”朱慈炯暗暗吐槽着:“这感情外露的模样,与内敛的华夏子民颇为不同。”
“忠明呐,收一收情绪,今日请你好好谈一谈倭国,让我大明君臣更加了解这个小小岛国和其上岛民的特点。”
“万祺,让他们进殿来吧,把倭国舆图也挂起来,今日我等大明君臣共议大事,为华夏将来谋划一番。”
朱慈炯赶紧掌控一下场面,抛出了今日的首要之务,随着他的吩咐,张煌言、宋应星、李定国、杨三水等文武众臣进入大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忠明在朱慈炯的示意之下,有些紧张的迈步来到偌大的倭国舆图之前,又从张万祺手中接过一根细长的木棍,开始准备禀报。
“咳咳,额、嗯,咳咳!”郑忠明几度尝试开口,却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不禁有些尴尬,便求助的看了胞兄郑成功一眼。
郑成功先是看向了朱慈炯,在他点头同意后,便起身来到郑忠明身边拍了拍他的后背,使之快速镇定下来后,又沉声说道:
“启禀陛下,当今倭国处在德川家纲幕府的统治之下,通过幕藩体制巩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倭国地界不大,却有两百六十多个藩国,由不同大名统治。德川幕府通过交替参觐制,令大名及其家族成员轮流到江户居住以作为人质。”
“倭国素来仰慕华夏文治武功,德川幕府在倭国推行文治,要求臣民、武士都须遵守儒家伦理,禁止私斗,还将华夏朱子学定为官学。”
“然而,家纲体弱多病,实际政务由老中酒井忠清等人把持,幕府权威实际上在逐渐弱化,整个倭国已是暗流涌动。”
“总之吧,此时对于我大明来说,却是一个经略倭国的极佳契机!倭国各地的详细情形,便由臣的胞弟详细禀报吧。”
郑成功略微暖场之后,见胞弟已经完全镇定下来,便把舞台交还了回去,自己却退后一步站在老弟身后,给予他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