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盘上的明军观测手们却冷笑声声,随即把情报传了下去!各舰的作战指令随即传出:"左舷十五度,距离八十丈,开花弹三发急速射!"
冲天水柱和爆炸中,第一批纵火船尚未靠近便化作碎片,倭人其后放出的几批纵火船,也完全无法成功。
偶有几艘“幸运”纵火船侥幸未被火炮轰碎,但在距离大明战舰二十丈左右时,被密集的火箭弹给送去了海底。
目睹此情此景,无论是战舰上的倭国海军将士,还是在港口上跳脚的松浦镇信,俱都陷入了无边绝望。
“发号令,将残余倭舰尽速击沉,舰队抵近岸边轰击!”郑成功见海战胜局已定,当即调整作战策略。
半刻之后,当最后十余艘我舰万般不甘的沉入海底后,庞大的大明舰队重新整理了队形杀向了岸边。
各艘战舰上的炮手们,正手忙脚乱又小心翼翼的把一种弹身上涂有红色火焰标记的炮弹,装入火炮之中。
火炮瞄准员则按照战前下发的的射击目标,带领炮手们调整火炮的角度,据说这是在倭通商的爱国商人提供。
传言并没有错,福建福清人魏之琰、魏之瑗兄弟此时正在镇海号上,站在闽王郑成功身后,涕泪横流的看着大明舰队横扫无敌。
试问人世间,还有何等大事,能比亡国之人惊闻故国不仅光复,还开始开疆拓土了,更令人百感交集激昂万分的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多少爱国志士永远无法实现的奢望,令无数人魂牵梦绕。
魏之琰是明末的仕官,满清攻灭大明占据福建后,他不愿生活在建奴的野蛮统治下,索性领着自家和弟弟一家出海流亡到长崎,做了海商。
他和弟弟魏之瑗苦心经营十数年,总算在倭国长崎与越南之间的贸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就商业而言算是很成功了。
可是,不知有多少次了,他在午夜梦回时惊醒,眼泪早已将枕头打湿,偷偷怀念着那逝去的大明,迷惘悲痛于亡国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