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昌这座古城,它有过很多别致的名号。其中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洪城和豫章两个称呼。
关于洪城这个名字的来源,传说是黄帝时代掌管音乐的洪崖先生在西山(今洪崖丹井)修道炼丹而有了洪城的大名,南昌在隋代也被称为称“洪州”。
但他的另一个大名“豫章”更加为后世的人们熟知,想来多是王勃《 滕王阁序》的功劳。开头那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伴着中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音传遍中国。
南昌的一侧就是洞庭湖。当年重八还是吴王的时候和陈友谅在洞庭湖大战一场。这一战即分胜负也决生死。朱皇帝为纪念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正式定名为南昌。寓意为“昌大南疆”。
物华天宝的鱼米之乡、人杰地灵的洞庭旧地,数百年的经营终被一把燹火把富足和繁华烧的一干二净。
从抚州到南昌的路途只有二百多里。但隆武帝却让队伍每天只行进三、四十里便停下。这样足足走了七天才终于看到了南昌城的影子。他走的如此之慢就是在祈盼会有人来接自己。但事与愿违隆武帝的愿望落空了。
内心的失落加上这一路山河残破的景像。让隆武帝已经心如死灰了,原以为抚州的荒芜就是极点了,可越是往北走越是突破他的认知。这两百里路途到处是丢弃在路边累累白骨,这白骨顺着大路的方向延伸,看不到尽头。成了大道的天然的路标。
这就是“白骨指路”,指的方向就是前面的南昌城。
这时的隆武帝望着南昌的身影,心中不是喜悦,而是无尽的绝望。那高高耸立的城墙仿佛一座巨大的墓碑。
“国难如此,并非必陛下之过,陛下不必太过伤怀才是。”皇后看隆武帝面色不佳以为是触景伤情。因此出言劝慰。
隆武帝朱聿键神情落寞的说道:“世人都说我大明如今的灾祸皆发于神宗(万历),可在我看来,真正为大明埋下祸根的却是成祖(朱棣),成祖以燕番起家,历经四年夺得大位。他为防其它藩王效仿自己的作法,尽撤关外辽东诸王。因此给女真人留下了大片土地。最终成了大明的首患。
再后来孝宗(朱佑樘)时,出身于江淮盐商家的阁老叶淇,为一己私利废除了巩固边镇的”开中法“。结果短短十几年就导致边关军镇的 数十万人生活难以为继。边镇从大明的定海神针变成了消耗钱粮的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