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拿下抚州,指日可待

当然,在萧道承的高压之下,工匠们还是苦兮兮地努力回想起样子,依葫芦画瓢做了一个。

然后果不其然、毫不意外、意料之中炸膛了。

爆炸直接炸瞎了一个工匠的眼睛,还将旁边一名围观的吃瓜工匠送回了老家。

堪比某南亚大国试射榴弹炮炸膛带走几个技术人员。

萧道承不以为然,又找了三十多个工匠,塞到了这里。

然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

火药会爆炸,爆炸有威力,枪管子是生铁锤打而成的,为了一次试射成功,他们往里面塞了很多的火药。

结果显而易见了,芭比Q了。

工匠们不屈不挠,在萧道承亲卫爱的安抚下,他们鼓起勇气继续试制。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三日下来,他们没有成功过。

因为工匠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枪弹比较小,他们直接塞入枪膛里没填满。

他们也没搞明白如何点火,只能是在枪管上钻一个小孔,用火折子点火。

这种方式...只能说非常的安全。

这个是反话。

是“邦”地一下炸膛还是成功击发那得是老天决定了。

更何况,成功击发不代表将弹丸射出去了。

他们为了保证不炸膛,这东西是铸造的,枪管厚得不行,很重,而且,他们往里装进去的弹丸很小。

工匠们的核心思想是:如果里面的东西大了,那么就会将这根管子给堵死,那么,弹丸更发射不出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萧道承从伤员和死者的尸体里挖出了不少燧发枪的弹丸,虽然完整的不多,但总归是有一两枚的。

工匠们把它往枪膛里一塞,咕噜咕噜地往下掉...

就像你家的熊孩子往里

这下子他们更是振振有词了:你看看,对面的东西都不大,那么我们应该别做太大才对。

于是乎,完全没意识到气体膨胀做功这个原理的萧道承工匠走到了一条歧途。

三天时间,几十名工匠试制了几十条所谓的火枪。

它们的造型千奇百怪,有仿制燧发枪外观的,也有就是一根棍子,形似挫宋突火枪的,也有像个马蜂窝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形状都有。

但他们都坚信一个时期。

不能将弹丸做大塞死枪管,还要给弹丸涂桐油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