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如松是当令大明天子皇帝,亲点的东征大军的主帅,是当令大明天子皇帝的亲信大将,所以宋应昌与李如松,不存在谁在领导谁的问题。】
【但是,当宋应昌与李如松,两人产生意见与问题的分歧时,也是谁都不能命令谁的情况。】
【而此时的宋应昌,也存在着,要压制一下李如松在武官上的势头。】
【不管是担心李如松功高震主,还是李如松在大明朝廷中的威势与地位继续上涨,都不是宋应昌此时想看到的。】
【碧蹄馆之战后,北军将领与士兵,也都遭到了南军将领与士兵的指责,指责北军贪功冒进,错失良机等等。】
【在发现需要攻城大战之时,才想到南军的步兵军团与火炮部队,才想分点汤给南军的将士。】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这是平壤城之战,打得太过于轻松了,才导致南北两军的将士,都不把倭寇放在了眼里后,才有的情况。”
“但在朕看来,拖了李如松后腿的,不仅是战后论功问题上的分歧,更多的是朝廷中的文官,不想让李如松再立新功,不想让武官的权利与地位,大于文官的权利与地位。”
“这既是对外倭寇的战争,却又是后世大明对内权利的争斗。”
.....
诸天万界大清时代。
民间:
百姓甲:“果然如此,大明王朝就是这样,不管是大明,还是后面的南明,都是一群只顾利益与权力争斗的人,在败坏大明王朝的根基与运数,这些人真是太可恨了。”
百姓乙:“大明的儒生文官集体,怕大明的武官抱团之中,权利与地位会高过他们。”
“结果一场平壤城之战的胜利,就能让大明的武官集团,产生这么大的分歧,这很符合大明王朝的官场内斗风气。”
“这样的王朝,岂有不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