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宏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前行,他一边走着,一边与身旁的官吏们亲切地交谈着。他那温和的声音不时响起,向这些官吏们询问有关衙门事务以及当地民情的各种详细情况。
而那些官吏们,则一个个毕恭毕敬地跟在于文宏身后,对于他提出的问题,都是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回答着。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尽管他们说了很多,但始终没有一个人提及“通海罪”这件事。
于文宏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按察司主管的便是刑法之事,这些官吏怎么可能对此一无所知呢?本来,他想要开口直接询问此事,但念头一转,又觉得不妥。毕竟自己刚刚才来到此地,如果贸然发问,说不定会引起某些人的警觉,从而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
经过反复思量之后,于文宏最终决定还是先不打草惊蛇。
和同僚打完招呼后于文宏找了个劳累的理由便被人送往住宅,进入房间后马上将卢玉堂等人叫进来,吩咐道:“你们几个,暗中去调查一下这‘通海罪’到底是怎么回事。切记不要声张,以免走漏风声。”
三日后的一个深夜,万籁俱寂,唯有一轮明月高悬天际,洒下清冷的光辉。卢玉堂轻手轻脚地来到于文宏的书房门前,他先是犹豫了一下,然后伸出手指,轻轻地叩响了那扇紧闭的房门。
“进来吧。”屋内传来于文宏低沉的声音。听到许可,卢玉堂小心翼翼地推开房门,迈步走进书房。
于文宏正坐在书桌前,专注地翻阅着手中的卷宗。见到来人是卢玉堂,他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抬起头来,目光犀利地望向对方,开口问道:“事情查得如何了?可有什么新的发现?”
卢玉堂快步走到桌前,微微躬身行礼后,凑近于文宏,压低声音说道:“大人,卑职这些天四处探访,从几位商人那里打听到了一些消息。据说自从郑成功入台之后,朝廷便下达了禁海令,以防有人私下与郑成功勾结往来。为此,前段时间各地一直在大肆抓捕可疑之人,并给他们定下通海之罪。”
于文宏听后,不禁皱起了眉头,他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道:“如此看来,这里的情况和东山那边倒是颇为相似啊,也难怪百姓们对这件事情噤若寒蝉、避而不谈了。”
沉默持续了好一会儿,于文宏终于打破了这份宁静。只见他眉头微皱,似乎在脑海深处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
突然,一道灵光闪过,于文宏眼中闪过一抹喜色,开口说道:“玉堂啊!我想到一个法子。你呢,带上几个人前去仔细调查一番按察司内那些官员们的住址以及他们各自的家庭状况。记住,一定要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
卢玉堂一直在旁边静静地观察着于文宏,当听到这个指令时,他心中一动,已然猜到了于文宏的大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