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请假

于文宏捧着朱批奏折在廊下踱步,脚下枯叶发出细碎的声响。他本该即刻启程归乡,可案头堆积的文书却让他迟迟迈不出衙门门槛。

";大人,车马已备妥了。";路玉阳捧着舆图前来,却见于文宏正在烛下疾书。

";再等等吧,我还有些事未做完。";于文宏深知这三月假期来之不易,可若因私废公,又岂是臣子所为?

第一桩要事关乎巡抚印信。前任金世德病故时,董秉忠临危受命暂摄抚篆。

于文宏细细回忆与董秉忠的点滴——那人批阅公文时总要将灯芯捻亮三分,审案时必要亲验物证,连驿站马匹的草料账都要亲自核对。";董公老成持重,";他蘸墨写道,";暂摄抚篆期间,钱粮无分毫差错,刑狱无冤滞之案。";

第二桩是为笔帖式朗图请命。

那满族青年总在寅时就点亮衙署的灯笼,七年来译写的满汉文书堆起来能齐腰高。最难得是去年查办旗地案时,多少人来钻营请托,他却连包茶叶都不肯收。于文宏希望能够将他带到两江,跟随自己。

至于第三桩......于文宏搁笔揉了揉手腕。

他眼前浮现出霸州州判卫既齐讲学时被孩童围住的画面,想起高阳县令孙弘业在灾年变卖家产赈济灾民的旧事。这些人的考语在他心中酝酿已久:";邵嗣尧明察如镜,陈天栋刚正似铁,王燮......";写到此处忽然顿住——那阜城知县为追查河工贪腐案,至今腿上还留着刺客的刀伤。

奏折终成。

于文宏亲自用火漆封缄,

乾清宫里,康熙展阅奏章时不禁莞尔。

那详列数十名官员特长的考语,活脱脱还是那个连县衙老鼠洞都要过问的于青天。

";准。";朱笔一挥,又添了句:";卿归乡路上,莫要再查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