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体察上意·能力政绩

而蔡京这种心里面毫无天下大义的,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官途、从一开始估计就没想着当好大臣、而是直接奔着揣摩上意想要当奸臣的人,要么绝了此人的上进之路,要么,就是上面的皇帝必须能够是一个心怀天下、满心想着让海晏河清的明君才行。

反正,这两者绝对不能碰到一块儿去。

唐朝之后的人,更是想到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裴矩。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可不是因为天下大变,他的性情也大变——他还是那个他,还是那个体察上意,绝不违背皇帝的裴矩。

他的前后不一,正如史书上所言,“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而这些,可以从对蔡京的政绩的概括中窥见一二:】

在他主政期间,有宋徽宗的大力支持,蔡京以新法为名,设立了一系列机构,同时推行了新的税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不断改变盐、茶的专卖制度、改革币制,还完善了原本的市舶制度,从而增加了不少朝廷的财政收入,确实有效缓解了北宋朝廷的财政危机,还满足了宋徽宗的各种要求;】

【而在财政之外的社会治理方面,蔡京还完善了社会救济,使其规模化、制度化,设立了居养院、安济坊等;还完善了学校制度,在地方上大力建设学校,包括县学、州学、太学;又恢复了医学,并创立了算学、书学、画学等方面的专业学校。】

有了前面的打底,百姓们再看蔡京的这一系列堪称辉煌的政绩,心里面也不能生出多少赞叹之情了——确实非常出色,但是……

“他怎么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的?钱从哪儿来的?”有些对钱财相当敏锐的人立刻注意到了关键,“还有,修建学校,社会救济,这确实是好事儿,但是钱从哪儿来的?”

北宋朝廷之前还面临财政危机,蔡京不仅解决了,还有钱来做这些事情,那这么多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那些税法改革、专卖制度改变、币制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