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一顿,加重了语气:“重点来了,他住的那栋小楼,是他自掏腰包盖起来的,没向学校要一分钱。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完全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培养的感恩。”
“在清华期间,他牵头组建研究团队,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带领团队攻克了诸多物理难题。他亲自授课,以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启发了一届又一届的清华学子。很多清华物理系的学生,因为杨振宁先生的教导,坚定了投身物理研究的决心,在毕业后为我国物理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杨振宁先生为国家做贡献的铁证,怎能被你们视而不见?”
周小平的脸上满是动容之色,继续娓娓道来:“杨振宁先生的生活简单得超乎想象。一件衣服他能穿很多年,即便都褪色了,他也觉得还能接着穿,可对待国家的科研教育事业,却无比慷慨。早在1990年代,他就向清华高等研究中心捐出了上百万美元现金。那个时候,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当时,陈省身先生和杨振宁先生的工资都是由国家亲自批准的,可杨先生毫不犹豫地把工资也捐给了清华大学。为了给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争取更多资源,他还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博文教授,拿了那边的待遇,据我不完全了解,经他之手给清华高等研究中心募捐来的,包括各种证券,加起来已经超过4000万美元。”
他的眼神里满是敬佩,扫视着周围认真聆听的众人,尤其看向那两个仍有些懵懂的小年轻:“可杨先生请客的时候,饭菜十分简单。每次吃完饭,都是他付钱,翁帆女士拿着个小钱包去付费。他们的生活费还要靠翁帆女士精打细算,翁帆女士也从来没穿过特别昂贵的衣服,没戴过什么名贵首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虽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但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格。杨振宁先生对自己无比节俭,一件夹克穿十几年,对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却倾尽全力。他所做的这些,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贡献吗?”周小平的声音激昂起来,“你们还能说他只是回来养老的吗?”
周小平挺直了腰杆,神情愈发庄重,继续讲述:“哪怕杨振宁先生已经高龄,依旧亲自前往我们国家的散裂中子源实验室地下进行考察。要知道,这对一位老人来说,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和体力!但他还是去了,他对散裂中子源评价很高,全力支持这个项目。要知道,散裂中子源对我们国家的科研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十几年前,杨先生就给国家有关部门写信,提议中国及早开展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研究。那时国际上也才刚刚起步,投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他还有学生在美国,可以提供技术协助。可惜这封信辗转多年才得以落实。好在如今上海自由电子激光已经取得了优秀成果,这背后离不开杨先生的远见卓识。”
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光芒,语速稍快,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让大家知晓这些鲜为人知的事迹:“杨先生还十分关注核废料处理的加速器建造。他并非像外界传言的那样一听加速器就反对,他主张所建的加速器最好既能用于物理研究,又能满足中国或部门行业的重大需求,解决国家的燃眉之急。方守贤院士就常常跟我讲,他对杨先生的观点佩服得五体投地。方院士亲自到上海与合作者做出质子加速器,用于治疗癌症,像鼻腔癌等。杨先生对此全力支持,他认为只要是针对国家急需、能克服瓶颈且发挥高能优势的项目,该花的钱就一定要花。”
“杨振宁先生对自己,一件夹克穿多年都不舍得扔,生活中没有任何奢华之物,还不断为国家慷慨解囊。对于国家的资金使用,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不该花的钱,他定会站出来直言,哪怕这样的言论不受欢迎,他也问心无愧。从这些生活小事到关乎国家科研发展的大事,无一不体现出杨先生的高尚品格和纯粹心态。他自己节俭,也不希望国家的钱花在无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