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柯炳生院士推了推眼镜,目光中透着专业与专注,说道:“就拿农业基因编辑技术来说,这几年进展十分显着。像CRISPR/Cas9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品种改良。比如说,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了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往每年因褐飞虱造成的水稻减产相当严重,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损失。这种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推广后,大大降低了虫害损失,保障了粮食产量。不过,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旭日干院士接过话茬,神色凝重,缓缓说道:“没错,国家在生物育种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困难重重。以一些地方的转基因作物试点推广为例,尽管从科学角度证明了这些转基因作物在安全性和产量上都有优势,可部分农民还是心存疑虑。就拿某地区来说,原本计划推广一种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且抗病虫害能力强。但当地农民担心转基因大豆卖不上价,因为市场上对转基因食品存在误解,觉得不安全,所以即便有政策补贴,所以一直没有正式推广。”

张启微微点头,接着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更让人痛心的是,现在社会舆论对科学家和国家机关的无端指责与妖魔化。明明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搞科研,却被一些不实言论抹黑。之前有魔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团队研究出一种新型转基因玉米,能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都有极大好处。可网上却传出谣言,说这种玉米会导致人体基因突变、绝育等,这些毫无根据的谣言让科研成果的推广举步维艰。”

柯炳生院士不禁感慨:“是啊,那些谣言不仅寒了科研人员的心,还严重阻碍了科研项目的推进。现在舆论对科研的干扰实在太大。就说前几年,我们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转基因小麦,抗旱能力比普通小麦提高了近40%,特别适合在干旱地区种植,能极大改善当地粮食产量问题。科研团队在西北某地进行小规模试种,效果非常好。可消息传出后,一些不实言论就开始在网上疯传,有人说这种转基因小麦会破坏土壤生态,导致土地板结,以后都种不了庄稼。还有人恶意造谣,说吃了这种小麦磨成的面粉会致癌。这些谣言根本毫无科学依据,可农民们不懂专业知识,看到这些谣言心里就害怕。这不仅让科研人员的心血付诸东流,也错失了帮助当地改善农业困境的好机会 。”

小主,

一旁,旭日干院士微微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慨:“说起这舆论的乱象,就不得不提范云六院士。她为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却遭到了很多舆论上的人身攻击。网上竟有人恶意造谣,说范云六院士拿了孟山都的钱,还传她存款有1000多个亿,说她拿了钱就为了欺骗国内民众,强行推广转基因。简直荒谬至极!”

柯炳生院士听后,忍不住冷哼一声:“真是胡扯淡!还1000多个亿呢,孟山都一年的科研经费也就十几亿美金吧。”

张启连忙插话:“对的,孟山都科研经费最巅峰时期是16亿美金,平常在12亿美金左右。”

旭日干院士点了点头,接着说:“人家一年科研经费才十几个亿,还拿出1000亿给范云六院士?这不是无稽之谈吗?再说孟山都是上市公司,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细账,要向社会公开的。要是查出来有问题,全球的股民还不闹翻了天?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事。”

柯炳生院士又说道:“我还听说,最近孟山都公司被收购了,好像就是你们神农科技集团收购的吧?”

张启点了点头予以确认。

两位院士纷纷夸赞起来:“你们做得好啊!”

柯炳生院士接着感慨:“很多国人一提到转基因,就立马联想到所谓‘邪恶的公司’孟山都,其实孟山都完全是被妖魔化了。

它在历史上确实有些问题,那主要是因为它曾经是化工企业,但它早就转型搞生物育种几十年了,在生物育种上,对全球农业的贡献巨大。可被妖魔化之后,很多人都不敢提孟山都这三个字,好像一提就犯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