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又来到了2022年10月15日,张启在办公室里忙碌地处理着各项事务,对于转基因水稻的进展他始终保持着密切关注。
就在10月15日这一天,一则重磅消息传来,国家相关机关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华中农业大学的转基因水稻在内蒙古的试验种植效果良好,且当前正值雨季,将在全国五个省进行正式的商业化种植。
这一消息瞬间在社会各界激起千层浪。在农业领域,众多科研人员和农业从业者感到振奋,他们深知这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预示着粮食产量提升和农业发展模式变革的新契机。
“这简直是农业领域的重大突破!”一位年轻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转基因水稻一旦成功商业化种植,粮食产量肯定能大幅提升,中国科学家多年的努力终于看到成果了!”
“没错,”一位资深的海南大学的农业专家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不仅意味着产量的提升,更是农业发展模式的一次变革,以后我们的农业生产效率会大大提高。”
但反对的声音也随之而来,部分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存疑虑。一些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质疑的帖子如潮水般涌现。“虽然说试验种植效果好,可真要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谁能保证长期吃没问题啊?”一位网友在热门帖子下留言,这条评论短短几小时就收获了上千点赞。
张启看到这铺天盖地的舆论,眉头紧锁,他深知此刻必须做点什么。他拿起手机,拨通了燕京大学教授、科技部高级顾问谢振邦教授的电话。
“嘟……嘟……”电话接通,张启急切地说道:“谢教授,这次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舆论反响太强烈了,您看我们该怎么应对?”张启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
谢振邦教授在电话那头沉稳地说道:“小张,别慌。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质疑。我们需要用科学去回应。”谢教授坐在堆满书籍和资料的书房里,眼神坚定,他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局面。
“可民众对安全性的担忧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除的。”张启叹了口气。
“我明白,所以我打算发一篇文章,从科学的角度深入剖析这次决策的依据。“国家决策向来都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核心考量点来进行的,这是一种高度科学化、合理化的决策方式,绝对不会被那些来自民间的各种舆论所左右!”谢振邦教授的话语掷地有声,其语气坚定且充满力量感,仿佛能够穿透一切迷雾与质疑。
他稍作停顿后继续说道:“大家要知道,我们对于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反复试验以及大量的数据积累分析。这么多年以来,科研人员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通过一系列严谨的科学实验方法,对转基因水稻从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测和评估。所以,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是完全有可靠保障的!”说到此处,谢振邦教授眼中闪烁着自信与自豪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