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山都投毒了吗?(上)

毕竟,一旦违背科学道德和法律底线,失去的不仅仅是名和利,更是整个职业生涯和社会信任,这是任何理性的个体都不会轻易冒险去做的。 ”

“退一步讲,要是真有人心怀恶意,妄图通过投毒去消灭别国人口,那完全没必要辛辛苦苦搞科研、费尽心思搞专利保护,而是直接向对方大量低价倾销产品就可以做到,这在操作层面要容易得多。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看到所有的转基因育种公司,都拥有一大堆专利。这些专利是他们投入大量研发成本、凝聚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是为了保护技术创新成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而不是什么恶意投毒的‘幌子’。”

“这些专利的存在,一方面体现了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每一项专利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实验、改进和突破;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企业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以及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如果只是为了不良目的,何必在专利申请和维护上耗费如此巨大的精力和资源呢? ”

“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转基因技术以及相关企业和科研工作者。尊重科学研究的成果,相信他们是在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推动农业进步而努力,而不是被毫无根据的阴谋论所误导,对一项有着巨大潜力的技术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排斥 。”

张启院士思索片刻,决定再从科研流程与监管体系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于是又继续在电脑上敲下了这些文字:

“即使我们退一万步,或者退一百万步,甚至退一亿步来讲,假设世界上真的存在那么几个完全不要名不要利,一心只想消灭对方人口的疯狂企业或科学家,他们好似发了疯般,甘愿把自己送进监狱,一门心思研究所谓能消灭对方人口的生物武器。但这根本行不通。

稍有科研常识的人都知道,进行生物育种专利研究,从来都不是个别几个科学家能完成的,而是依靠一个完整的团队。个别几个心怀不轨的科学家想要往研究里投毒,怎么可能隐瞒得住整个团队呢?”

“我们再进一步假设,假如这些团队里上上下下几十人,甚至几百人,都被收买了,或者他们都集体丧失理智,不要名不要利,一门心思想把自己送进监狱,就为了实施投毒计划。即便如此,这依然是徒劳无功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要知道,任何一项转基因研究从立项到产品上市,其间要经历多达600多道实验,每一道实验都需要耗费巨量的资金和时间,平均从立项到上市要十几年之久。难道他们真的会用十几年时间,投入大量资源,就为了研究一个用来消灭人口、让自己身陷囹圄的有毒产品吗?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

“就算真出现了这种超级极端的情况,有一批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科学家小团伙,不要名不要利,铁了心要投毒。但他们也无法得逞,因为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可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也不是他们自己做实验就能定结论的。

这里还有不涉及利益关系、具有专业资质的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审验。这个审验过程通常需要一到两年以上,甚至长达三到五年。也就是说,即便这些疯狂的科学家耗费十几年进行投毒研究,到了最后,也难以通过第三方机构严苛的审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