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武器(上)

“就拿奥巴马来说吧,他当过美国总统,是个混血儿,他的父亲是肯尼亚黑人,母亲是美国白人。要是真有所谓针对特定人种的‘基因武器’,那针对奥巴马该用哪一种呢?是针对黑人的,还是针对白人的?这听起来就荒诞至极,不是吗?再比如说,网球明星小威廉姆斯,她拥有非裔美国人血统,在她的身上汇聚了非洲、欧洲等多种血统的基因特征。要是想用‘基因武器’对付她,又该如何精准定位呢?”

他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继续说道:

“人类基因图谱早就公开了,中国也是参与绘制工作的重要一员,所有人都能自由下载查阅,根本没什么秘密可言。从基因学来讲,全世界所有人类其实就是同一个物种,不同族群之间的遗传差异极小。而且,即便存在这点微小差异,也不是说在所谓的‘外族’身上就绝对没有,只是比例稍低些。比如说,东亚人与白种人确实存在微小的基因差异,但这个差异基因在白种人身上依旧有一定比例存在。”

“这些差异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最多的是SNP,也就是单核苷酸多态;其次是串联重复序列、微卫星序列等的多态性。这些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产生我们能观察到的不同族群特征。但关键在于,性状的表达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人类是同一物种,不同族群间又存在基因交流,使得这种多态性在不同族群间是以个体携带概率差异的形式存在。”

郭雅彬一边说,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试图让张启更好地理解。

“打个比方,某个多态性位点,在汉族里的携带率可能是70%,在另一个族群中只有50%。从统计学角度看,这是显着差异,但对于所谓的‘基因武器’来说,这可太不精准了。要是真针对这个位点研发武器,要么就会漏掉30%的汉族,要么就会误伤50%的其他人群。这样的‘武器’,你觉得好用吗?更何况,还没考虑侨民的问题呢。像遍布全球的华人,总数有好几千万,和所在国当地人通婚很多代了,像印尼华裔经济学家李文正,在当地金融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有马来西亚华裔政治人物林冠英,在当地政坛十分活跃。美国的几任总统都有华裔亲戚。要是算上侨民,这种打击就更像是无差别攻击了,根本谈不上准确针对某一人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启听完,点了点头,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看来这所谓的‘基因武器’还真是科幻题材里的自娱自乐啊。”

郭雅彬微微摇头,脸上满是无奈与感慨,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说道:“张院士,你再看看那些网络上的谣文,什么发现了针对特定人种的基因武器蛛丝马迹,或者宣扬转基因技术背后隐藏着巨大阴谋之类的。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发布方的背景,就会发现大多都来源于国外。这其实就是战争中信息战、舆论战的一部分,这种手段古往今来用得太多了。”

他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在过去的战争中,就不乏通过散布谣言来扰乱敌方军心、破坏社会稳定的例子。比如在二战时期,各方就通过广播、传单等方式传播虚假信息,误导民众认知,制造恐慌。如今到了信息时代,网络成了主战场,造谣的成本更低,传播速度却更快,影响范围也更广。”

“那些发布谣文的势力,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舆论上制造混乱,干扰我们正常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他们或许是出于政治目的,或许是受某些利益集团驱使。”郭雅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普通人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容易被这些谣言误导,信以为真,这还情有可原。但咱们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在各自领域深耕多年的科研工作者,要是还被这些毫无根据的谣言牵着鼻子走,那可就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