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对气功原理的归纳总结。
所有的气功功法,它们之所以可以治好病,完全是心理疗法的结果。也就是对心理学的应用。换言之,气功是一种心理——生理的复合效应,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心理疗法。而气功的核心,是“调神入静”。
气功的工作原理,就是:
“心理——生理——形态反应环节起的作用,调动了人的内在潜力能力”。
这种机制被证明可以创造“奇迹”。也就是人在接受心理暗示的情况下,不但可以感觉到“外气”在“经络”中流动,感觉具有了“未卜先知”的“超能力”,甚至还可以产生非常剧烈的生理作用,其中一部分作用可以调动潜力,缓解和治疗好某些身心疾病,当然也可以导致不可控的副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人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心理状态驱动生理发生改变,达到了明显的物理上的变化。而气功练习者心理的具体工作原理,一是通过控制人的呼吸和心跳频率,间接影响和调节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的放电,通过改变放电频率,一是用吐纳法改变人体内血管的气体含量成分,这两种作用机制使得人体的激素、免疫、内分泌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改变了人体的血红蛋白数量、激素水平、酸碱平衡、松果体素等荷尔蒙水平,调动了人体潜力。有大量的科学生理学气功实验报告证明了上述结论。总之,不过就是心理改变生理。全国超过2000所科研院校做的超过百万人次的气功实验,全部否认了“外气”“人体能量磁场”的说法。
气功是通过心理学方式引发身体物理化学变化,而气功的工作原理,就是心理学范畴内的躯体化作用,完全是心理疗法。
气功是主张调神入静的,不是练气的。气功与气没有直接关系,只存在主张调神入静基础上,气机从属被动随之引发变化。
“入静”是气功锻炼特别强调必须达到的一种意识状态,也被称为“气功态”。这是气功区别于其它锻炼方式的最关键处。
换言之,有入静才能叫作气功,没有入静的任何类似锻炼都不是气功。传统气功描述这种入静的意识状态为“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状态,也称之为“一念代万念”。心理学将这种意识状态统一称为催眠状态。
总之,气功,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心理疗法。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叫做“正念疗法”。
所谓的“气感”,无一例外就是心理催眠作用。类型心理导致生理的临床案例,可以有大量的论文作为依据。不管是什么心理和生理反应,一定都是通过人体唯一的神经内分泌调控体系产生作用。
附录:《揭秘:本质就没有“气”,命名为“气功”一开始就错》
为了搞清楚气功的本质是否与“气”有关,吾上下而求索。
前面我介绍了自己毅然决然做出抉择,从对经络实质和针灸机制的研究方向转为研究气功作用的科学机制。这个抉择并非头脑一热的感情用事,恰恰是感情上真地喜欢上了气功的结果,在这个事情上您给我戴个喜新厌旧的帽子我会完全接受,不会狡辩的。
说起来我与气功还是挺有缘分的。我的曾经被错划右派的父亲,是故乡一位救过很多人命受人们们尊重信赖的名中医。父亲是很好学的,我的学习品质应该与从小受他经常手不释卷榜样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父亲那时为了与时俱进了解医学进展动态,很早就订阅了中医杂志。早在1966年,我宅在家里学中医针灸时,就把父亲订阅的中医杂志全部找来阅读,杂志中偶尔出现一篇气功方面的文章,我也顺便搂几眼,自己从那时对气功就有了初步印象,只是当时我学习聚焦的核心是中医针灸,没有在气功上下功夫去学练。
1978年考研后,由于经济太困难不敢在饮食上多花费导致营养不良,不仅骨质疏松引发胸椎发生压缩性骨折,整个身体的免疫功能也受影响,每年都经常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化脓,每次都要靠注射青霉素解除病痛。为了增强体质,我想到了气功方法,正巧那时也是社会大众学练气功的热潮逐渐加温的时候。我当时就作为社会大众气功爱好者的一员,加入了学练气功的队伍了。那时流行的什么站桩啊,鹤翔桩啊,我都学练过。那时对功法讲的云山雾罩的理论似懂非懂,我主要就是按照练功的要求锻炼就是了。算是我挺有点儿悟性吧,我很快就能进入要求的“一念代万念”的入静状态了。这样坚持学练了几个月,身体明显感觉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就是睡眠质量大大提高了,包括偶尔上床后想事情睡不着了,只要一用气功放松入静的方法,马上就入睡了。更重要的变化是不再频繁感冒了,很久才有点儿感冒,症状很轻微,尤其是扁桃体再也不发炎化脓了。这些发生在我这个专业探讨科学机制的科研人员身体的显着变化,让我对气功作用的现代科学机制是什么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我有了改变针灸研究方向想法时,毫不犹豫地抓住了科学院创建气功研究室的难得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真正从事气功科学机制专业研究了,我第一个想搞清楚的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气功?这是个关于气功概念和定义的最基础问题。
首先,我请教当时的气功研究室主任焦国瑞教授。平时我尊称他为“焦老”。焦老是位很开明的中医,与唯中医为上类型的老中医很不同。他在50年代就步入气功领域,到我们俩认识的时候,他已经是国内气功专业队伍知名的学术权威人物。他对我这个中西医结合型的科研人员很是欣赏和相信,经常与我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方面讨论气功学术问题,尤其在我为了更好地研究气功,决定去学习心理学问题上,焦老不仅没有阻拦,而且非常赞同,主动提出我学习心理学的费用都从研究室经费报销,让我非常感动。他还请我每周给他和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气功研究室全体人员们讲一次刚学过的心理学课。尤其同意我的建议,研究室出资让所有研究生都去学习心理学,把心理学当作必修课。
面对我的请教,焦老对什么是气功的答复非常简洁易懂:气功是对人体元气进行锻炼的功夫。我说的简洁易懂,是因为我学习了中医,懂的焦老说的“元气”的概念。对于没学习过中医的人,一定会在看了这个气功是什么的解释后,接着问那么元气是什么呢?从逻辑学角度看,焦老的解释是用一个未知去解释另一个未知,结果还是未知。其实焦老的解答是中医出身的他,积几十年自己的中医与气功理论和实践最正统的解答了,也是那时国内气功专业人员的共识。包括当时出版的由全国气功权威专家们编写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气功学分卷》,对气功概念的论述也是这样。我遍查国内所有有名气的气功人物的气功定义,除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刘贵珍院长的认识有些差别外,概莫如此了。然而,对于我这个非常重视逻辑知识学习的人来说,这个对气功概念用未知解释未知的定义我可以理解,但是认为距离逻辑学概念定义的规范差着十万八千里!我决定对这个气功理论大厦具有奠基意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气功的概念,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取科学的解释。
我的做法不复杂,就是查找与气功概念定义有关的所有历史资料。这项工作虽然也不复杂,但是非常繁琐辛苦耗时,工作量巨大,因为要到处去图书馆等地方查阅收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随着资料的逐渐积累,气功发展历史脉络的越来越清晰,我越来越不敢相信在眼前显现的逻辑事实,以往的气功定义出现了重大的历史失误!!!在这里,我省略掉细节,仅给朋友们把主要事实讲清楚。
凡事应该先有标准,气功既然被公认是中医的组成部分,那么首先就要看最早的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对气功概念是怎么论述的。本来我想给自己省点力气走个捷径,查找前人对《黄帝内经》所有论述气功内容的研究整理结果,然而楞没有发现一个人做过这个重要工作。没有人做过,我就做个给后人乘凉的栽树开创者吧。我就找来《黄帝内经》从头到尾一页一页,一行一行地读,把凡是与气功有关的句子全部摘录下来。摘录结束发现,共有18个篇章20处论述气功内容。20处中,与气功概念相关的内容如下: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素问·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