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平的执迷不悟

在转基因问题上,一个自称是“书法家”的王晓平仿佛陷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怪圈。面对众多科研工作者和科普作者,她全然一副拒绝交流的姿态,那些试图以科学知识和理性分析来纠正她错误认知的人,无一例外地被她直接拉黑,完全不给对方任何阐述观点的机会。

她的社交媒体留言区,就像是一个被精心筛选过的“小世界”,在那里,只允许保留着对她吹捧、附和的留言,任何不同的声音,尤其是基于科学事实的指正,都会被她毫不犹豫地剔除。即使是科研工作者毕恭毕敬的、毫无恶意的、真诚交流的,拿着政府官方辟谣信息去给她看,她也会立即悄悄的将对方拉黑。

她似乎只愿意活在这些虚假的赞美与认同之中,让自己沉浸在自以为正确的信息茧房里。这种掩耳盗铃式的行为,使得她对转基因的观点与科学事实严重脱节,毫无事实依据可言,只是一味地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大放厥词,误导公众,却又拒绝接受正确的观念,实在令人惋惜又无奈 。

值得一提的是,在她的留言区,宛如被扭曲的“回音壁”,只有吹捧与附和的声音得以留存。而对于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她却表现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热衷,只要看到谣言,不假思索便点赞,越是离谱的谣言,她点赞得越起劲。实际上,许多流传多年的谣言,只需花上两三秒在官方媒体上搜索,就能看到已辟谣十几甚至三四十年的信息,可她却从不加以思考,根本没有半点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盲目轻信谣言的行为,不仅反映出她在科学认知上的严重缺失,更凸显了她对待信息的极不负责态度。

在转基因问题上,王晓平可谓深陷误区,还丝毫没有自我反思的意识。随手点开她的留言区,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些人在疯狂搬运着狗屎一样的老掉牙谣言。比如“国际体育赛事都抵制转基因食品,欧盟俄罗斯都禁止转基因作物”这样的错误言论。

其实,官方媒体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辟过谣了,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花两到三秒钟简单一搜,就能发现这纯粹是无稽之谈。然而,王晓平却不管不顾,偏偏长年累月的给这些谣言点赞,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暴露她的无知。

明明已经错得离谱,却还要为错误站台,实在是令人无语。

而反驳这类谣言简直轻而易举,随便查阅一些权威的科研报告、国际组织声明,就能将其戳破。可她依旧对这些谣言深信不疑,仿佛被蒙蔽了双眼。

都说书画创作凭的是灵感、心情,可王晓平在面对谣言时,也是仅凭所谓的灵感、个人主观感受和心情,就轻易地给谣言定性,将谣言当成了真理。也难怪社会上不少人对搞人文、文艺的人存在偏见,甚至有人认为部分搞人文的人反科学、反社会。这能怪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吗?归根结底,还是像王晓平这类人自己不争气,他们拒绝接受科学知识,一味地沉浸在自己错误的认知里,从而抹黑了整个文艺、人文领域的形象,让大众产生了不必要的误解 。

她的种种行径不禁让人反思,这样缺乏基本科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社会上部分人对文艺者存在偏见的原因。当然,以偏概全地去评判整个文艺群体并不恰当,但王晓平这类个例,无疑给文艺者的形象抹了黑,也让大众对这个群体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在漫长的艺术长河中,一个人的历史地位绝非仅仅取决于其作品的外在表现。绘画的美观程度、书法的飘逸与否,这些固然是艺术评价的一方面,但绝非衡量艺术家历史地位的唯一标准。就拿包拯来说,他传世的艺术作品寥寥,甚至仅一首诗流传于世,可他凭借着贵重的人品,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仅有的诗作也因此被奉为经典。

反观历史上一些书画家,尽管他们在书画技艺上或许有一定造诣,作品在艺术表现上也颇为出色,但一旦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违大义之事,后世对他们的书画作品也不会大力推崇。这清晰地表明,一个人的书画作品的境界高低和历史地位,与他为人处事的方式、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准息息相关。

恕我直言,像王晓平这样长年累月反科学,不断诋毁国家国策,制造谣言并且拼命给各种早已被官方辟谣多年的谣言点赞、宣传的人,即便其书法、绘画技巧再登峰造极,在人类艺术历史的宏大叙事中,他们的历史地位也注定得不到真正的承认。

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法的精湛,更在于蕴含其中的思想与精神。一个与科学背道而驰、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大众的人,其作品无论表面多么华丽,也难以掩盖内在精神的匮乏与空洞。真正的艺术是能够启迪人心、传播真理、弘扬美好的,而王晓平的所作所为与艺术的这一本质背道而驰,注定难以在艺术史上留下正面且值得铭记的印记 。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