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们彼此不服,摄政王就带着这伙子人光膀子打群架,打完了再说话。
为了防止不懂兵的文官瞎几把指挥,创立了参谋军制制度。再大的文官在参谋军议上也得先学两个月才有发言权。
昔年文官隔着几十上百里远在后方遥控指挥的场面更是不可能遇到。而本身参与军议,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文臣的掣肘。
这年头,文官要是不上前线,别想对军事有任何的发言权。甚至于你的仕途就一眼能看到头了!
而赏罚制度更是重中之重,罗刹女们砍人从来都不手软,不管是砍敌人还是砍自家人。
而吕颐浩到了前线后,对于兵事而言其实也只掌握了一个“赏罚公正”的精髓。
他其实并不是多么知兵懂兵,但是最起码在前线呆的久了,不会瞎指挥。天天坐在龙头宝座上主持赏罚之事,要的就是保证公平!
他只做好了这一件事,盯死了这一件事,如今就已经名震天下了!!
摄政王大部分时间甚至于都不在军中,只是跟他的那群女人鬼混。但是偶尔出来做事,看似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却如何能桩桩件件都掌握住了核心?
甚至于他从大宋朝浩如烟海的将领中拎出来的那些人,岳飞、韩世忠、郦琼、李彦仙、吴阶、曲端,乃至于刚刚在战场上大放异彩的梁山泊张荣,却居然都是能领兵数万的将才!
这种识人之能,如今回过头来想想,委实觉得不可思议。
吕颐浩初到真定府前线的时候,见到岳飞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小将居然就成为一方节度使,其实当时是真的觉得摄政王胡闹的。
但是此时此刻,经过这将近两年的锻炼,经过太原战场上这么一场大考,立马就能看出来此人的真实水准了。
岳飞的大兵团管理才能几乎是独树一帜的,他的御营前军甚至于已经成为了此时太原战场上的绝对主角!
连韩世忠这个公认的名将,甚至于军中有人传言其人可谓是如今大宋的第一名将……毕竟他已经被加了郡王王爵,最起码有了唐时郭子仪的格局了。
韩世忠带的兵也就勉强跟得上岳飞的节奏,乃至于明显差了一线的!
摄政王是怎么把这么一伙子人给单独拎出来,然后毫不犹豫的放置在了最为核心的御营军制框架之内的?
难道真的如传闻所言,他能看得出来谁是天上的武曲星君降临凡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