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乐七娘成金身!

“建制第一次科举,还是以求稳为主。胡铨的文章虽好,太过激进。虞允文又显得太年轻,他们俩定为榜眼吧。”

赵恒想了想,道,“萧凛有点儿意思,他写的东西好像跟辽国有点不搭,倒是有一些涉及西域的东西,难道跟耶律大石有关?”

“郎君看文的能力见涨啊。”乐舒娘颇为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我也好歹是个读书人好不好。”赵恒搂住了她的纤腰,

“萧凛和赵伯药点为探花吧。这个张九成颇为稳重老道,又到了一定岁数了……状元郎就他了。”

“这年头,太激进也不好,总得有老成持重的稳定人心,静下心来好好做事。点选一个这样的状元,也算是表明我们的态度。”

乐舒娘点了点头,其实现在朝廷的格局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风格来的。

六位执政相公都是老成持重之辈,便是最为激进的吕颐浩当初被赵恒起复时,第一反应也是质疑当初打真定府会不会太耗国力,乃至于后继乏力。

而军中将领几乎全是年轻一辈,韩世忠、李彦仙、吴阶、曲端也都不到四十,岳飞就更不用说了,郦琼也才三十来岁。

至于大宋朝以前的将门世家,曹氏、赵氏等 老一辈在军中根本看不到几个了。

当然,一方面他们也没什么能力,大宋朝的将门就没几个出息的。另一方面,真正敢打的老将在金国两次攻宋的时候都死的差不多了。

年轻的军将敢打敢拼,持重的老臣稳定人心,这一番格局也算是稳妥下来。

所以为什么民间有人称赵恒为圣人呢,因为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年轻激烈之辈,而他也完全明白自己的优缺点。

所以对于国朝大事,自己能不干预的就不干预,只是在人事调动或者军队建设方面制定框架,具体的事情并不会涉足其中。

因为真要让他来处理,他自己也处理不好。

当然,偶尔也会上头,比如打西夏那次就是脑子一热呼啦啦带着大军就去了。不过西夏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他本身的能耐正好可以形成降维打击。

军中颇有年轻的统制官们谏言摄政王领天下兵马大元帅再启动空军偷袭计划,一次性空运个几万大军深入金国腹地,来个直捣核心。

便是不去直捣黄龙,去直捣会宁府,或者雪夜下燕京又如何?不过全都被赵恒否决了。

金国和西夏能是一回事吗?西夏完全是靠着地利,再加上那么多年宋庭守内虚外的政策才能撑百来年。

金国是靠着实打实的兵锋之力打出来的万里大国。真要是几万人深入腹地,一个操作不好被围住了恐怕就要全军尽覆的。

而且燕云那边几百年来就看不起大宋了,民心全都不在这里。还雪夜下燕京,下个锤子的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