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问过她,她没直接回答我,不过言外之意是别人送她的,反正写的她名字就是她的,不要我管。我也就不再问了。”
“别人送的,知道是谁送的吗?”
“不知道,她没想说,我也不好奇。孩子大了,由不得我说了。”
“秦欣欣是被人用刀杀害的,凶手可能是与之有仇的人或者是为财而来,据你所知她最近和什么人有过矛盾吗?”
“上周欣欣买了好多东西回去看我,晚上我们一起在家做饭吃,所以有几个小时的接触时间。
她期间接过几个电话也给别人打过电话,语气都不太好,说什么翅膀硬了,愿意干就好好干,不爱干就卷铺盖卷走人。
你们也能猜到,我虽然是当妈的,她很孝顺,但是自己的事从来不让我插手。我稍稍劝阻,出门在外能不得罪人就别得罪,她就不耐烦说我不懂,她这个脾气和他爸简直是一模一样……”
也许是因为阿姨意识到很可能是女儿的脾气害了她,深感自责和惋惜,奈何斯人已去,留给在世的人只能是无尽的思念。
从死者母亲口中不难得出,与之有过口角的无外乎两个人,一个是有合作关系一起拍戏的钱新。两人因为合作细则,工作方向产生分歧,或是更常见的利益分配不均都有可能是矛盾的导火索。
另一方面,就是死者自己请来的,一个月给一万元工资的称作保姆的同学赵黎。虽然她和死者母亲都同时提到了钱新,但是她领着死者开的钱,也和死者有着某种程度上的雇佣关系,也可能是母亲口中指的当事人。况且她和死者的深层次关系有待深究,所以她的嫌疑也不容小觑。
这时队里来电话,是痕检组有消息。
“蔡队我们从现场取回来的一把刀,与死者身上的伤口倒模,经过鉴定匹配成功。”老李及时让人打来电话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凶器一旦认为是别墅厨房的刀具,那么就说明凶手不是带刀而入,案件为仇杀人的可能性就有所下降。
但是万事都有两面性,案发现场就地取材,虽然凶手不是本意为人而来,但也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他熟悉现场的环境,甚至聪明的把刀具清洗过后又放了回去,以企图蒙混过关。
难道凶手是熟人劫财?眼前这个观点最合乎情理,但是过早下结论还是武断的,毕竟其他现场的物证还没出结果,尸检报告也没出炉。等一切都检验好了,结合尸检报告,和外围的详尽调查凶手的详细轮廓才能逐渐清晰。这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道理就像最近卖的很火的那款翻牌游戏猜猜我是谁,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确定谁是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