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五年

王永光和王在晋都不是东林党人,甚至两个人之前都曾依附过阉党,因此全都遭到了东林党人的排挤,屡屡遭受其上书弹劾,好在即便是依附魏忠贤时也没有太过分的举动,而且两个人也算有能耐,崇祯这才将两个人给留了下来。

于是两个人走在了一起。

王在晋曾任辽东经略,曾经和袁崇焕在辽东共事,刚开始两个人的关系还可以,后来因为对待辽事的事情上策略不一样,且袁崇焕十分强势,两个人的关系急转直下。

但王在晋仍是秉着士大夫的礼节,上前向袁崇焕行礼:“元素(袁崇焕字),别来无恙。”

袁崇焕淡淡地看了一眼王在晋,开口道:“劳动本兵挂怀,日后还请多多照拂。”

王在晋叫的是袁崇焕的字,试图缓和曾经的关系。

而袁崇焕则喊的是王在晋的官职,其疏远之意不言而喻。

看着袁崇焕的背影,王在晋微微摇了摇头,叹息道:“元素这性子,恐遭祸事。”

王永光则微微轻哼了一声:“理他作甚,在皇上面前夸下海口,如此轻慢,离他远一些最好,也省得往后被他殃及。”

李标因为不依附任何党派,因此独行。

休息期间,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走到袁崇焕身旁,将他请到了一边,对其耳语道:“督师真打算五年复辽?”

虽然是王在晋的手下,但许誉卿同样是东林党人,由于钱龙锡的关系,如今东林党与袁崇焕处于一个蜜月的阶段,许誉卿这才上前与袁崇焕交谈。

袁崇焕望着崇祯所在的暖阁方向,反问许誉卿道:“陛下今年才不过十七吧?”

许誉卿一愣,不知道袁崇焕为何有此一问,点了点头道:“陛下万历三十九年生人,今年确实不过十七。”

袁崇焕叹了口气:“也是为难圣上了,方不过十七便要肩负天下,致使天颜憔悴……”

许誉卿转头望向袁崇焕,张了张嘴:“督师你……”

袁崇焕收回了目光:“做臣子的怎忍陛下如此焦劳?五年复辽之语,只是聊以相慰。”

袁崇焕的话音刚落,许誉卿额头细密的汗珠就涌了出来。

他回头望了望其他廷臣,凑近了急声道:“督师!上英明,甫一继承大统,便诛权奸,振朝纲,安可如此轻慢对大,若五年未复,督师你将奈何啊!”

其实袁崇焕的心里此刻也略微有一些后悔,初见崇祯,见他不过是一个少年的样子,便觉得自己需要标新立异一些,就如当年单骑出关那样,得到天启皇帝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