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不一样的平洲,王驾起!

入夜后。

大营外响起了一阵剧烈的马蹄声,公孙烛领着三千平洲军已然赶到。

李宣亲自迎接,两兄弟见面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

公孙烛已然退去伪装,不再戴着面具。

从李宣之前的来信中,他已得知皇帝本就对平洲之事了如指掌,那么多余的掩饰自是没有必要。

“大哥,你终于回来了。这些时日,想死弟兄们了。哈哈。”

另一处军帐中。

虎威军的几个首脑人物聚首后,公孙烛爽朗笑道。

李宣亦有些激动,“我无法亲自留守平洲,多亏阿烛你和弟兄们鼎力支持,辛苦了。”

公孙烛摆了摆手,“自家兄弟,哪分你我?再说了,平洲能有今天,全赖大哥当初离去时留下的诸多计策,我与弟兄们都是执行者。首功,当你如是。”

“哎,我只是留下了一些计划,关键还是看你和弟兄们执行得力,功在你们。”

“大哥谦虚了。”

“...”

相互客套寒暄了几句,几人相互“论功”之间,似乎预示着虽只过去了大半年,但如今的平洲已然今非昔比。

李宣也不多绕弯,顿了顿后,直言道:“目前州府的状态如何?领地各项收支,可还算平衡?仍需京中的长风卫运来金银补贴吗?城中兵马有多少,可用战力几何?”

公孙烛回道:“平洲实行免税制,无法向平民和商贾征收各项开支,王府一力承担三县官府的开支与各部军团的粮饷,自是有些压力。不过,商业税和人丁税可以不收,但基础的治安税和城建税还是有的。”

“相对来讲,治安税和城建税虽是杯水车薪,但若只是用于三县官府的开支和日常维护,勉强够用。马叔此前暗中调拨了三百万两黄金运来平洲,专项用于军团的武器装备研制与新兵招募,富足有余。”

“而我们在州府的自营产业已经初见规模,并逐步盈利中。未来,就算不启用前朝的金银,亦可自给自足!”

李宣听了,点点头,赞赏道:“做得好。只要我们能初步实现自给自足,不依赖朝廷与前朝金银的支持,便算是成功了第一步。平洲免关税,免商业税,人丁税亦不收,那我们就只能亲自下场做生意赚钱。”

“只有州府掌握了经济命脉,牢牢把控军权,才能确保平洲不会易主。记住一点,我们只需平衡州府的开支,把大部分的商业红利都让给普通百姓。如此,平洲民心方可安稳。民心定,则平洲固若金汤。”

公孙烛也是点头,“是。目前领地现役兵甲约一万五千人,候选壮丁两万,只需稍加装备和训练,亦可马上成军。大哥若要起兵漠北,可带走三万精锐。”

李宣想了想,却摇头道:“不!”

他先是命人将一张西楚地图铺在面前的小桌上,而后手指点在幽州的位置上,郑重道:“幽州一带富庶,素来是朝廷的主要粮食产地,战略位置极为关键,素有“北都”之称。”

“不用多久,崔玉阳和骆春便会带领三十万皇城军赶赴幽州。幽州位置关键,东可迅速驰援东部海岸,北可直入大梁境内,策应北伐大军清剿前朝余孽。大秦储君死于楚京,这事肯定不能善了,最坏的情况就是...大秦受到倭族人蛊惑,起兵入侵东海岸。”

“若真到了这个时候,驻守幽州的三十万皇城军可马上出击应敌。之所以先守幽州,而不直接奔赴东海,是不想刺激大秦朝廷,但不能不防!日后中原五国若起纷争,必先从东部海岸发起!”

“此次出征漠北,我只会带五千人前往,随行一千支火铳和五十门火炮即可。平洲余下的装备和精锐队伍皆交予你手,若我不能及时赶回,而东海战事又起,你便全力配合皇城军出战。必要时,可给他们装备火器!”

“倭族人贼心昭然若揭,觊觎中原大陆已久,若东海岸失守,我平洲自不可置身事外,战火迟早会烧到我们家门口!一个原则,只要倭族人敢上岸,就让他们有来无回!而且要反击,要打到他们老家,把他们打怕,打死!”

“之前让你筹建船坞,此事办得如何?”

公孙烛道:“已经派出数支商队前往南境和东海岸各部港口,船坞选址已定,接下来便是招募工匠和大量制造战船的事了。”

李宣目光一动,道:“筹建我们平洲自己的水师,若全部新造战船...这样的进度太慢了。换一个策略,改由收购民间的大型海运商会,将他们麾下的船只加固改造成战船,闲时可以继续做海运,战时征用成战船。”

“是!”

“另外,平洲的新兵招募,应即时加入水师兵种。同时,有计划地将火炮安装到战船之上。”

“是!”

“...”

当晚,几人商谈到深夜方才各自离去。

京都奸逆未除,朝廷与周边四国的关系,随着此次盛会行刺的发生,又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