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唐人朴素的价值观

你想想这些东西有什么深邃可言?只要舍得砸钱,谁弄不出来?单说火炮,在与高句丽的巷战中,若不是某家后来速战速决,只怕贼寇已然仿制出大炮了。”

“哦?竟有此事?”

崔尧点头,此刻仍是忍不住一阵后怕,犹记得当时在废墟里看见的一座粗制火炮,对他来说是何等卧槽。

“我们在一处废墟之中发现了一座仿制火炮,以及若干弹丸,那火炮的形制、原理已经无限接近大唐的水准,除了工艺粗陋,尚不能消除炮管中的沙眼之外,其实已经不影响发射了。

由此可见,高句丽的冶炼水平未必比大唐差多少,若是再给他们一段时间,让高句丽的工匠有时间改进工艺。

我想,仿制出来标准的滑膛炮简直是板上钉钉的,就连火药的配比他们也摸出来大概,至少三种主要配料都没有错漏,他们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比例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最容易解决的,只需要不断地试错,终有一天能够试制出合格的火药。

你我都知道,无论是大唐人或是高句丽人甚至是昆仑奴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些许浅薄的技术壁垒根本阻挡不住其他族群中的聪明人,总有人会根据已知的东西反向复刻出来。

这一点不以唐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只有不断地加高技术壁垒才是我们要做的,一刻都不能停止,我们已经开启了技术碾压的局面,而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不停前行,一直保持着绝对先进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大总管居安思危,在下佩服,可这一切是不是太过久远了?在下实在想不出有哪个番邦能有这种能力碾压大唐。”

“是啊,就是因为没有,所以才无人在意吧,多少显得某家有些杞人忧天了。 ”

刘仁轨说道:“居安思危终归是没错的,在下虽然觉得有些矫枉过正,可心里大抵是佩服的。只是在下有一个疑问,梗在喉中不吐不快,却不知当说不当说。”

“既然不吐不快,还有什么当说不当说的,直说便是。”

刘仁轨正正衣襟说道:“某曾闻,未奉诏而擅兴师,非义也。无诏而擅举兵,悖于理矣!大总管既如此为国殚精竭虑,在下自认也未曾眼盲,看不出大总管的私心何在!

既如此,大总管为何不向陛下讨一封正式的讨逆诏书呢?倭国妄自兴兵与高句丽,意图助纣为虐,这本就是大逆不道之举,在下实在想不通大总管为何如此短视,白白在朝堂之上落下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