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改名换姓入殿试

韦映璇笑着听他讲,其实一句未听进去,心里在权衡利弊。

她让远儿放平心态,自己却悄悄生了得失心。

一时想着远儿若做了大皇子伴读,身份地位拔地而起,自此便踩在金子做的康庄大道上。

一时又遗憾若未被选中,便是错失良机,心头已然开始懊恼。

参试前她问过裴祖顺,以远儿的水平可有把握。

裴祖顺说,一切要看笔试题目,看出题之人想要什么。

孔孟儒家之道,也是皇帝治国之道,远儿却只是浅浅涉猎,那套理念并未渗透进他骨子里。

远儿的长处在经史子集、在算学、在地理风貌,甚至连农学他也有涉猎,所知知识远超同龄人,也是因此,他也心智和理解力也远超同龄人。

一场伴读笔试,还不够远儿发挥出全部实力。

远儿眉飞色舞的讲述考场的情况,她便看出远儿似对皇宫心生向往。

心里不禁质疑,今后是否该再觅一大儒教导,若早一些请大儒,兴许远儿做的文章就合了考官口味,轻易能被选中。

远儿如此聪慧优异,若选不中,不是他的过失,是怪她的决策。

她几乎在这些念头里拔足深陷,还好最后一丝理智将她拉回,叫她逐一否定了那些短视虚荣和攀比的念头。

远儿现今走的这条路未走错!

若无强韧的心性,不早早知晓人情世故、明白万事如何运作的渊博学识,便是精通了儒学也不一定走的太长远。

上辈子的折损便是例子!

她又重新坚定了信念。

这次选不中伴读,便按部就班走科举,不必再纠结捷径。

作为母亲,养育子女难免得失心重,与人攀比,她到底也无法免俗。

但她很快意识到,她做母亲的,扮演指引者的角色。

很多时候她自己要先扛住一切外来的压力和有损决心的动摇,才能给远儿一个强大坚定的依靠。

今后远儿还要面临许多场不同的考试,她绝不能先乱阵脚,她心态够稳,远儿才能更稳。

是在如此一波三折的心态中,三日后揭榜时却叫她大吃一惊。

远儿的名字赫然在列。

第一轮数百人的笔试,最终只录取了十名学子。

这十人于年后入殿试参与二次选拔,其中便有远哥儿!

远哥儿自己也未想到,他吃惊了许久,第一反应是:“难道是董夫子帮了我?”

意识到此,心里的喜悦也大打折扣。

因为不是靠他自己的能力考中的,多少有些失望。

他已经知晓了董昭是贵妃的侄儿,是王老夫人身边长大的、王夫人的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