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城下激辩(1)

三塑强汉 深山老僧 1183 字 27天前

其他不说,仅仅凭他成公子一人,就敢说把皇室血脉、大汉江山一肩担之,太狂妄了吧?

就凭他一个人,能担得起吗?

如此之言,置他们这些朝堂之臣于何地?

这岂不是说,他们这些朝堂重臣,个个都是酒囊饭袋、无能之辈?

谁知道,蔡成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让群臣与京官破防了。

“敢问在场的诸位陛下的臣子、京官,谁愿与成一起,担起陛下的成长,辅佐陛下成为明君、圣君?谁愿与成一起,去除外辱、兴盛大汉,担起大汉江山?”

群臣懵了,全懵了。

这是什么,这是逼他们表态吗?

他们想在蔡成入城前,当着京都百姓,给蔡成一个下马威。

谁知道,蔡成反手就给了他们一击,甚至还是致命一击。

如果他们不应承,声望必然大损,日后将再无颜面立足于朝堂;

可如果他们应承下来,就等于是向蔡成效忠。

这怎么可能?

蔡成推行的新农体系,可是动了他们身后士族的根基。

兖徐犯青州的谋划,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参与了;

“同化”之毒计,亦是他们这些人想出来的;

“虚耕虚种、半耕半种”的背后,同样晃动着他们这些人的影子……

五年来,他们可从未停止针对青州蔡家和新农体系,一旦他们表示站在蔡成身边,担负起陛下成长与大汉江山,那之前的事怎么说?

他们当然知道新农体系对大汉有好处,可对他们士族没好处呀。

仅从他们明知新农体系对大汉是极佳的政策,却还昧着良心攻击新农体系,他们就不配称为“大汉忠臣”。

既然连对大汉都不忠诚,又如何能说他们能帮着蔡成担负起大汉江山?

蔡成这招太狠了。

这有如“推恩令”一般的阳谋,直接把众多平时急智百出的朝臣给整不会了。

王允急得在龙辇下慷慨激昂:“杨勋、士孙端,汝二人也不愿与成公子一起担负大汉江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