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日月所照,皆为宋土

当夜,耶律大石在布达拉宫大殿召集众将。

“陛下有令,”

耶律大石展开圣旨,“吐蕃故地设'雪域都护府',由种浩任首任都护,统兵五万镇守。”

种浩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负陛下所托!”

“至于吐蕃王室...”

耶律大石冷笑一声,“赤扎西、索南等押解回京,其余贵族,凡抵抗者,尽诛三族!”

……

捷报传至汴京,朝野震动。

李世民在朝堂上朗声大笑:“好!吐蕃既平,我大宋疆域再扩万里!”

李纲出列奏道:“陛下,吐蕃故地该如何治理?其民彪悍,其地高寒...”

“朕已有决断。”

李世民摆手打断,“其一,移民实边,鼓励汉藏通婚。”

“其二,修建驿站道路,加强控制。”

“其三,尊重当地宗教,但必须学习汉话汉字。”

李世民目光扫向文武百官。

“自南洋至西域,自雪域至东海,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

李世民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在殿前广场上回荡,“皆为我大宋疆土!”

随着他手臂挥动,疆域图完全展开。

这幅新绘制的舆图比原先大了整整三倍。

南海诸岛如珍珠般点缀在碧波之上,西域大漠中标注着数十个新归附的城邦。

雪域高原上赫然标记着"逻些都护府"的金色字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如潮水般涌来,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额头紧贴汉白玉地面。

李纲的白须因激动而颤抖。

种师道的铠甲发出轻微的铮鸣。

就连一向沉稳的宗泽、张叔夜也红了眼眶。

李世民目光扫过匍匐的群臣,嘴角微扬。

三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北宋,如今已成为横跨东西的庞大帝国。

这盛世,已超越了他记忆中的贞观。

“报——!”

传令官疾步奔上玉阶,“南洋都护府肃王殿下遣使进献,船队已至汴河码头!”

“宣。”

李世民一挥袖袍。

不多时,一队身着异域服饰的使者拾级而上。

为首的使节双手捧着一个鎏金匣子,在丹墀前恭敬跪下:“肃王殿下命臣献上三佛齐镇国之宝——'龙睛珠'一对,夜能生辉,光照百步!”

匣盖开启的瞬间,殿前为之一亮。

两颗鸽卵大小的明珠静静躺在锦缎上,在日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仿佛真有龙睛藏于其中。

“好一个龙睛珠!”

李世民朗声大笑,“肃王有心了。”

“报——!”

又一名传令官奔来,“西域都护府郓王殿下遣使到!”

这次上殿的是一队风尘仆仆的胡商打扮使者。

为首的虬髯大汉单膝跪地:“郓王殿下攻破大食都城缚达,获哈里发金冠一顶,特命臣等快马加鞭献与陛下!”

金冠被高高捧起,阳光下璀璨夺目。

冠身以纯金打造,镶嵌着十二颗祖母绿,正中央是一颗鸡蛋大小的红宝石,流光溢彩。

“报——!雪域都护府种浩将军遣使到!”

“报——!安南都护府景王殿下遣使到!”

“报——!银岛都护府李宝将军遣使到!”

“报——!高丽都护府折彦质将军遣使到!”

“报——!辽东都护府种师中将军遣使到!”

一队队使者接踵而至,献上各地奇珍:逻些城的千年雪莲、占城国的七彩珊瑚、倭国的玉藻前镜、高丽的千年人参……

大殿前的贡品很快堆积如山,珠光宝气映得人睁不开眼。

李世民负手而立,望向殿外。

这些珍宝固然珍贵,但更让他欣慰的是各地使者口中描述的景象——三佛齐港口千帆竞发,撒马尔罕集市商贾云集,逻些城佛寺钟声悠扬……这才是真正的盛世气象。

“陛下。”

李纲颤巍巍出列,“老臣斗胆,请扩建太庙,以彰陛下不世之功!”

种师道也上前一步:“臣请效仿前朝建凌烟阁,为征战功臣画像立传!”

李世民却摇了摇头:“太庙、凌烟阁皆可缓。朕欲先做一事——”

他李世民指向皇城外隐约可见的市井轮廓,“拓宽长安街三倍,修建万国坊市,让各国商旅有驻足交易之所。”

“扩建汴河码头,使海上来的珍宝能直抵京师。”

“在城南建'四夷馆',供各国使节居住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