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古尔国再起风云,辽军大战喀布尔(5)
喀布尔。
夜色深沉。
夜风里满是风沙的味道。
在这个世界上,本就荒芜的阿富汗更是满目荒凉,稍有风起便是尘土飞扬,秋冬之交更是如此。
律庆来了,而霍斯都带着另外两万骑在他抵达之前已经围住了喀布尔,他是在今夜秘密进抵接替霍斯都的。
很显然,他想趁此机会一劳永逸解决掉阿富汗的事情。
大帐里点着一根波斯红烛,正随着夜风不时摇曳。
萧佛奴的进展他已经完全知晓了,时下的他正盘腿坐在厚厚的波斯地毯上对着红烛闭目沉思。
他已经三十八岁了,距离他从塔尔巴哈台山穿越已经过去了十六年。
一开始的筚路蓝缕早就过去了,自那以后他便无时无刻没有想到创业的艰难,这艰难并非全部来自敌对势力或者战事的压力,而是如何守成和巩固。
他可不想像四大汗国那样折腾一番后便或无可奈何,或主动投怀送抱全体皈依伊教,不是伊教不好,而是他身上的中国人血脉坚强地觉醒了。
无论他是契丹人还是汉人,终究是一个中国人,有汉以来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的经营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伊教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自那以后中国人再想控制这片土地就不大可能了。
既然带着穿越光环来到这里,自己岂能毫无作为?
但他现在确实真切地感悟到守成的艰难。
自己在还好,万一不在了这个国度究竟能发展到哪一步确实难说。
半晌,他睁开了眼睛,脸上也浮现出了轻松的神色。
短发,只有上唇有一抹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短须,大红棉甲,岁月的痕迹早已爬上了他的眼角,但眼神浑不像后世中年人那样浑浊。
依旧清澈。
他并没有迷失。
以他现在的实力,能做到的显然会比后世的拔都、旭烈兀多得多,但那又如何?
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若是没有留下丝毫印记,自己这一趟显然算是白来了,这并非他之所想。
然而,他必须一步步来,也需要首先将目光聚焦于眼下。
阿富汗,此时的古尔国贫瘠荒凉,若不是哈扎拉山还有一个强大的有着汉人印记的部族在,或许他不会这么早涉足,在这个时代,农业才是决定一切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有发展工业的可能。
阿富汗就是一个硕大的牧场,还是一个中下等的牧场,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但他还是来了,原因只有一个。
虽然有徐徐稳固的因素,但他的发展速度还是偏快了一些,加上国土广袤,这造成他必须拥有大量的常备兵来守卫,加上他的常备兵都是骑兵,靡费更是巨大无比,要知道就算是依托游牧部族起家的势力想要常年维持庞大的常备骑兵也是不容易的。
加上被他刻意发展的工业,靡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不夸张的说,他的大辽国现在每年的财政开支已经相当于除开大金、大宋之外所有国家的总和了。
故此,除了正常的税收和贸易,他必须另外想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