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那老师叹口气:“还不是这饥荒闹的,县里粮食供应不足,不少人买不到粮,甚至有的工人都开始罢工了,我们当老师的日子也不好过,趁着星期天,准备挖点野菜过渡一下。”
听了那老师的话,宋天阳心情有些复杂,没想到县里已经到了这步田地,那些端着铁饭碗工人的日子也就变得艰难了。
宋天阳又问道:“县里就没想想办法吗?”
老师回答道:“我倒是从别的渠道打听过,办法肯定是想了,县里已经开始准备从别的省市调粮呢,但这需要时间,可人等不及啊,一日三餐,少吃一顿都没力气干活。”
这倒是实话,吃饭是刚需,不管你多大的官,不吃饭也挺不住。
如果只是少吃一顿倒还没啥,要是少吃几天,那肯定要出乱子的。
看来县里的情况很糟糕啊。
老师这时点点头:“那小同志,我就先走了,去晚了,怕抢不到挖野菜。”
宋天阳也跟着点点头,直到那老师的背影慢慢远去,他才回过头。
梁晓葭忽然问道:“天阳,那咱还去县里吗?听那老师说,县里还挺乱的。”
早知道就不带着冬儿了。
宋天阳露出微笑,安慰的说道:“肯定要去的,咱家里也需要粮食,放心吧,有我在呢。”
梁晓葭便放下了心里的担忧,有丈夫在,她没啥担心的,当即揽好冬儿,继续往县城赶。
大概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来到县城,站在大街上看,宋天阳也没发现哪里不一样了,似乎和以前差不多,无非是闲散的人多了些,走路时也大都是低着头,急匆匆的。
反倒梁晓葭心里有些不安:“天阳,咱赶紧办事吧。”
宋天阳应了声“好”,拉上平板车便去了之前给二哥拿药的老中医那。
看着满车的药材,老中医开始挑挑拣拣,气得梁晓葭都不愿卖给他了。
“我说老师傅,你这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