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微微点头,他思考了一会儿说:“大家都分析得很详细,这很好。不过我们也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比如设备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原料供应的延迟等。我们要制定一些应急方案,确保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
会议室里的人们开始低声讨论起来,大家都在思考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应对的方法。
杨开接着说:“我知道大家都很期待新设备和原料的到来,这是我们研发的新起点。我们要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样品的生产是关键的一步,它关系到我们后续的实验和整个药物研发的进程。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时间。”
众人齐声回答:“明白,杨总!”
听了他们的话,杨开充满自信地说:“好,我保证半个月给大家把所有设备和材料买回来,再给大家一个月时间,希望到时候能看到样品。”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兴奋的议论声。
年轻的研究员小周激动地说:“杨总,您这可真是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啊。有了这些设备和充足的时间,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杨开微笑着回应:“我知道大家都憋足了劲儿,但是这一个月的时间也并不宽松,每一个环节都要紧凑起来。”
负责检测工作的老吴皱了皱眉头说:“杨总,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就拿我这边来说,新设备到位后需要校准,这可能就需要好几天,而且还要对新的检测流程进行熟悉,万一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样品有问题,重新调整又需要时间。”
杨开拍了拍老吴的肩膀说:“老吴,我理解你的担忧。但是我们不能还没开始就给自己找借口。前期的准备工作你们可以同步进行,比如先熟悉新设备的操作手册,等设备一到就可以迅速上手。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我们可以及时沟通调整,大家齐心协力,我相信是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的。”
这时,项目组的骨干成员林姐说道:“杨总,从设备和材料到位到生产出样品,中间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的沟通机制,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及时传递,避免因为沟通不畅而耽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