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材自己心里清楚,以前给他安排的职务,虽然地位高,但是闲职,驻美大使可是实实在在的重要岗位。
朱江告诉杨振材,到美国之后,除了处理日常外交事务,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招商引资,再就是引进美国的工业生产线,外交部下面的招商引资委员会派人跟随到美国。
掸邦中央经过研究,决定引进造船、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电子通讯、半导体等方面的技术。
既然韩国都能在战争废墟上发展汽车行业和电子工业,掸邦也完全可以发展这些行业。
特别是美国现在正开始把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等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转移,掸邦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一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边积累资金、技术和人才,随时紧盯高科技的发展。
这些行业引进之后,朱江的想法是先由政府投资,然后引进私人资本,政府最终只占部分股份,经营完全由私人负责。
以后掸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府直接控制的只是教育、医疗、金融、通讯、能源、交通和粮食安全,其他全部交给市场。交通和能源方面,都还得引进私营经济。
事实证明,国营企业一般情况下,就是竞争不过私营企业。
当然,军工,得由政府控制。
但掸邦的军工企业,在满足本国需求之后, 也得参与国际军工贸易。也要参与竞争。
总之,掸邦要成为一个政治上适当管控,经济上极其自由的一个国家。
这样的国家,才能成为有竞争力的经济体。
于是,杨振材带着艰巨任务前往美国任职。
美国人对杨振材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实际上掸邦并没有明确的侨民。
美国的华侨认同的国家就是海峡两岸,傣族人认同的是泰国或者是中国,掸邦的侨民,或许以后才会真正产生。
像杨振材这样的果敢人,如果现在生活在美国,才是真正的掸邦侨民。
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非常少。
其中 ,有一个果敢杨氏后人,流亡到澳大利亚,还写了一本书《杨家 一个未知边境的守卫者》。
杨振材在美国没有遇到一个流亡果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