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观沧海

燕颂 心有茅草 3382 字 28天前

燕行云等人上马后,江麟引着众人骑着马缓缓行走在山海关的城墙之上,江麟细细的为燕行云讲解。从古渝关的历史,到燕骥如何在此处带人踏勘选址,何时开始动工,征调了多少民夫,耗费了多少土木巨石,到城墙上每一处角楼的作用,各处城墙如何值守,士卒如何作息轮换,有敌来犯时如何分配兵力组织防守,事无巨细,娓娓道来,燕行云等人也听得十分入迷。

说完了城墙之上,江麟开始为燕行云介绍关城之内。此处关城并非只有戍守士卒,也有普通百姓在城中定居,一些士卒家属也在此安家,城中还有来往客商,酒馆妓院等。

说到妓院时,江麟特意看了看燕行云的反应,燕行云注意到江麟的举动,笑着说道:“将军不必担心,五千多精壮常年戍守边城,轻易不得离开,有妓馆很正常。虽然朝廷禁止官员嫖妓,但这些年燕京城的达官贵人们也没人把这当一回事,还把出入妓馆当成风雅之事,我不会因此觉得将军治军不严。”

江麟听完随之一笑,接着为燕行云介绍,转了足足一个时辰,才绕着城墙转了半圈。来到了山海关的东门镇东门,因为此门直面辽西,出了此门就是关外,所以此处城门修的尤其高大坚固。

昨夜下了一夜的雪,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燕行云望着关外的茫茫高山与树林说道:“再往前就是大宁府的地界了。”

江麟应到:“是的殿下,出了此关是瑞州,过了瑞州沿着海岸一路向东就到了锦州。这之间三百余里路途比较平坦,但中间没有大的州镇,过了锦州就是蒙古辽阳王的地界了。殿下此行要在瑞州折向西北,沿着山路行走,过青龙河到惠州,从惠州再折向东北就可到达大宁,这一路也差不多是三百余里,只是路要难走一些。”

燕行云听完点了点头,江麟问道:“殿下,我们继续绕城而行吗?”

“不了。”燕行云答道:“听说此城向南十里就是渤海,那处老龙台可以看到惊涛拍岸,我这一生还未见过海,请将军带我前去领略一番吧。”

江麟于是领着众人沿着城墙向南而去,这一路上不需过多讲解,只用了半个时辰,众人就到了老龙台。

燕行云下马,站在女墙后,看面前一望无际的大海,心胸随之开阔,此时已近晌午,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虽然寒冬时节,海风凌冽,但站在女墙后也不觉得很冷。风卷着海浪一波波拍在老龙台上,激起涛声阵阵。

燕行云看着海面对江麟说道:“将军,你可知这些年曾有不少人建议父王缩边,将大宁府的驻军撤到山海关以内。理由大宁府多山少地,驻军粮草全靠关内运送,燕国一年的税赋也不过二百万石粮食,还是这些年休养生息的结果,杂七杂八加在一起折成银子也就一百七八十万。幸亏燕国是为朝廷镇守北疆,这些年与朝廷的关系也还融洽,所以每年朝廷虽然没有足额给付军粮饷银,但也给了一部分。这样才能勉力支撑,将大宁府这块鸡肋让出去,能节省不少开支,将军你怎么看?”

江麟毫不犹豫的断然答道:“殿下,提此言者,当杀!”

“哦?”燕行云转头笑着问道:“将军能否详解?”

江麟答道:“殿下,我不说什么让土割地有损国威的话,而是燕国这些年能和蒙古保持相对的和平,蒙古人没有大规模犯边,正是因为有大宁和宣府这两处重镇的存在。”

稍顿了一下,江麟继续说道:“殿下,如果将燕国比作一只巨蟹,那宣府和大宁就是巨蟹的左右二鳌。自天盛十四年蒙古大汗阿里不哥死后,其诸子争夺汗位,但因为第二年太祖兴兵三路北伐,反而让蒙古内部暂时平静下来。阿里不哥的幼子刺甘失甘在哈尔和林继承了汗位,其长子明理帖木儿在东边被封了辽阳王。辽阳王的王庭在上都和捕鱼儿海之间移动,夏天辽阳王率部到捕鱼儿海牧马,冬天冷了就南下驻扎在上都,上都就处在燕京的正北方。而辽阳王这些年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犯边,一是因为他要警惕着他那个幼弟,担心在燕国损失了人马回头就被如今的蒙古大汗收拾了,二就是因为如果他想犯边,攻击宣府,那么燕京的守军出密云,辽西守军出大宁,就可夹击上都,断其后路。攻击大宁亦是如此,如果他直接南下想从密云直下燕京,那么宣府和大宁左右其出,保证可以将他围在中央让他有来无回。所以这些年蒙古顶多是有些游骑骚扰,连长城都进不来,而像山海关这样的重地都可以只派一军戍卫就可以。如若我大燕放弃辽西大宁府,那么自山海关到居庸关,千里长城处处皆敌,到那时需要多少士卒戍守才能守住,付出的代价只怕是现在的十倍不止,所以我说提此言者当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燕行云点头说道:“将军高见,可若是有一天蒙古大汗伙同辽阳王一同犯边呢?”

江麟当即答道:“那朝廷的大同府必然出兵北上,而且我相信与朝廷多有龌龊的秦王也会自延安府出兵北上策应,蒙古人照样是讨不了好的。”

“秦王。”燕行云略一沉吟,说道:“虽未曾有机会谋面,但也久闻秦王精于战阵的传闻,将军你早年就在王祖父麾下,可曾见过秦王?”

江麟听到燕行云此问,回想起往事,也是一阵出神,过了一会才答道:“回殿下,我与秦王接触的不多,但也见过几面,对他的事迹也有所耳闻,殿下若想听,我可以讲一讲。”

燕行云答道:“将军但讲,我洗耳恭听。”

江麟随后说道:“当年秦王在大虞军中颇有威望,其人幼年时就天赋异禀。前宋景定二年,太祖在洛阳起事时,秦王年仅十三岁,当时就在军中随太祖征战。天盛四年,阿里不哥与宋帝合攻大虞时,太祖和先王率领全部的大虞精兵在太原和阿里不哥对峙,年仅二十二岁的秦王受命在新野监视襄阳。前宋奸相贾似道领着十万兵受宋帝之命本应自襄阳北上攻取洛阳,幸好贾似道胆小怯战,缩在襄阳城内迟迟不敢进兵。当时秦王手上不过只有临时征调收敛的两万余兵马,真正能野战的精兵不过五千,但秦王面对贾似道的十万大军,非但没有躲在新野城中,反而将手下五千精兵打散,令他们四处出击,袭扰襄阳府。秦王自己更是曾带着一千骑军跑到襄阳城下,对着城头连放三箭,要贾似道出城迎战。此举反而更吓住了贾似道,认为秦王定是手握重兵故意引他出城好一举歼灭。如此秦王彻底拖住了前宋的十万大军,最终等待蒙古内乱,阿里不哥和太祖盟誓退兵,后来更是随着南下的太祖一同攻克了襄阳城,也由此让东路的先王可以轻易地渡过长江,兵围临安,迫使宋帝出降。”

说到这,江麟顿了一下,叹了口气,“只可惜......”

话说一半江麟意识到什么,闭口没有再说下去。燕行云却接着江麟的话说了下去,“只可惜一招棋错,满盘皆输,被锁在函谷关以西,成了一只西北孤狼,不然也就没了如今这五大藩国。”

燕行云转身望着大海,吟诵了一句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江麟看着这位年仅十五岁的世子殿下的背影,听到他吟诵东汉末年曹操所作《观沧海》中的这句诗,心中忽然想起了曹操的另一首《短歌行》,江麟心中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眼前这个观海的少年,心中是否有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壮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