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德妃脑子稍微转了下,也瞬间明白她祖母说的对,虽然这么说,当今圣上不一定信,同时肯定会恶了太上皇。
但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了。
至少外人没办法从流程上指责:
“也只能如此了,不过这事不能等别人问我们再说,你们赶紧随我一起去见皇后,然后先跟皇后诉说下这理由。
对了,现在我们只是猜测那块通灵宝玉飞往了紫宸殿,但具体有没有直接飞到陛下手里还不清楚。所以待会见到皇后的时候,不要说太多信息,就说本来想先借皇后之手,献给陛下的祥瑞。
突然飞了,好似到了紫宸殿。”
其实,更好的解释是,祥瑞突然飞了,且不知道飞哪去了,但奈何那祥瑞的异象实在是太大,太明显,再装瞎说不知道,那就纯粹是把别人当傻子了。
所以也只能把责任撇清到这。
同时也是顺带通过禀报皇后,将他们准备好的借口传出去,这种事是不能等的,毕竟万一陛下直接不过来问呢?
小主,
他们自己跟别人说,解释啥的。
那多尴尬,多苍白!
而且等事情尘埃落定之后,他们再解释的话,未免显得有些马后炮,像是不得已而为了。所以,为了让他们准备的借口更加真实一些,此时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将准备好的借口先传播开来。
贾宝玉是不大能理解她们在打什么机锋,但贾母瞬间明白,同时立刻道:
“我明白,待会如果确定那通灵宝玉到了陛下的手里,我和宝玉就立刻出宫,然后竭尽全力帮忙宣传,宣传陛下天命所归,祥瑞自投,希望这么干后。
陛下能够原谅我们家吧……”
事已至此,再加上那祥瑞通灵宝玉好像也自己投奔了明主,贾母已经基本打消继续站队太上皇的想法,只能一条路走到黑,跟着当今陛下雍和帝混了。
回去帮忙宣传,既是示好。
也是希望雍和帝能够少些芥蒂。
唯一需要祈祷的是,太上皇千万不要发癫,不然他们家是真扛不住怒火。
之后,他们当然就是赶紧按计划。
直奔坤宁宫而去。
相比较于他们的惊恐不已,太上皇那更多的是愤怒不满,觉得老天不公。
最开始,当他的贴身总管太监戴荃进殿小声表示,祥瑞疑似被送到了德安宫的时候,太上皇就已经很愤怒,觉得贾家也太不是个东西了,竟然想要脚踩两只船。但因为贾家至少没直接将祥瑞送到他儿子那,所以终究是说服自己。
舒缓了下心情,没那么气了。
大不了他回头直接去讨要便是。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送到他儿子手里又如何,他这做父亲的不能要吗?
无非就是需要拉下脸罢了。
但是随着后面,戴荃又过来表示那个祥瑞疑似自己飞到了紫宸殿中,太上皇就再也绷不住了,他当了那么多年皇帝,自认为也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
结果嫡长子要造反不说,好不容易在他活着的时候来了祥瑞,还不是到他这,反倒自己不值钱的飞到他儿子那!
他的心理怎么平衡的了?
百姓们,甚至于文武百官,恐怕都会觉得他那儿子是天命所贵,可他呢?
最关键的是,这么一来他还不大好直接索要,毕竟别人献上来的祥瑞,他这个做父亲的太上皇想要,雍和帝肯定是要同意的,不同意百官便要指责他。
但现在,那是祥瑞自投。
要来看看可以,想据为己有。
恐怕百官就先得有意见了。
因为根据史书来看,自古以来,祥瑞自投都是要伴随明君做出番事业的。
没天命的太上皇抢去算怎么回事?
必须弹劾!!!!
光是想想,太上皇都觉得心酸,觉得委屈,觉得这祥瑞不来投自己真的是太没有眼光了,太不像话了,气死了。
同时内心还隐约有些后悔。
早知道自己就不退位了。
兴许那祥瑞,根本就不是看中他儿子,而是看中了紫宸殿,看中了谁是当今天子。如果他一直没退位,努力撑着病体,坚持下去的话,说不定如今所谓天命所归,祥瑞自投的,就是自己了。
殊不知太上皇的这番自怨自艾,自我安慰,还真猜对了很大一部分情况。
丁水真正看重的是气运。
现任皇帝气运肯定比太上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