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年代:徐工的憨媳妇儿28

夜深人静时,姬小颂在灯下清点着家当。

徐卫东每月寄来的 80元工资,加上“长城”项目的 30元补助,让她们在上京过得还算宽裕。

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有钱也买不到的“稀罕物”。

比如说钢厂实验室报废的精密零件、战友从各地捎来的特产、老工人们亲手制作的小工具……

“小颂,人际关系网络初步建立。”

姬诞低声汇报,“沈红英,父亲是退伍军官,擅长机械维修;苏晓梅,书香门第,古文功底深厚;周雅文,医学世家,科研能力突出。”

姬小颂轻轻点头:“要记住,真诚比算计更重要。”

她看向熟睡的三个孩子,“这些优秀的姑娘,将来都会是国家栋梁。”

窗外,上京的月光静静洒在院里的枣树上。

*

休息了几日,终于要准备正式上课。

上京大学物理系的教室里弥漫着油墨的清香。

姬小颂轻轻抚摸着崭新的《普通物理学》教材,指尖能感受到纸张上细微的凸起。

这是刚赶印出来的课本,油墨都还没干透。

“同学们静一静。”

满头银发的系主任陈教授走上讲台,眼镜片上反射着晨光,“今天是我们的第一堂课,我们先做个自我介绍。”

教室里四十张年轻的面孔同时抬起。

姬小颂注意到前排那个穿补丁衬衫的男生,手指关节粗大得像老树根;

右边扎羊角辫的姑娘,膝盖上放着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

“我叫郑爱国,来自西北建设兵团。”

补丁衬衫男生站起来时,板凳发出吱呀的声响,“我在戈壁滩修了十年拖拉机,就想弄明白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掌声中,一个戴眼镜的瘦高个接过话茬:“我是海市知青王文渊,在北边儿插队时,用废铜烂铁组装了台收音机。”

他推了推眼镜,“我想研究电磁波。”

轮到姬小颂时,她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我是姬小颂,以前是供销社的售货员,自学考到了这里。”

教室里突然安静了几分,“我爱人是钢铁厂的八级技工,我们……有三个孩子。”

窸窣的议论声像风掠过麦田。

姬小颂看见前排几个女生交换着惊讶的眼神,但她继续道:

“我想学习材料科学,因为我们的特种钢还落后 M国几十年,我想改变这一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句话像块烧红的铁扔进冷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