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怡惊讶的差点儿叫出声来,好在万明和侯福来都坐在梅怡的身后,没有看到梅怡的表情。
石磊怕梅怡露了馅,忙抢着自我介绍道:
“你是梅怡吧?我姓陈,是西北冶炼总厂红色延安造反兵团的侦察科长。这位是我的同事,姓肖,你父亲梅爱民现在是西北冶炼总厂的走资派,有关他的问题,我们专程来北大荒,向你做一下调查,希望你积极配合。
梅怡听了石磊的话,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处长王海刚让石磊和肖兰帮他做局来了。
前段时间,她回北京汇报工作时,王海刚就和他提出过这个设想。为了让她进一步融入侯福来的特务圈子。让十六处的同志远赴北大荒,帮她做这个局!
梅怡当然心里清楚,想到这儿,梅怡假心假戏真做的大声说道:
我父亲16岁就跟着刘志丹参加革命,南征北战十几年,你们有什么理由把我的父亲打成走资派?你们让我谈我父亲的问题,你们什么都别想得到”。
石磊猛的用手掌拍下桌子,震得桌子上的水杯“砰!砰”直响,怒视着梅怡说:
“梅怡,你老实点儿,你再怎么包庇你的父亲,就是立场的问题。我们建议你们生产建设兵团批斗你”!
梅怡学着石磊的样子,也是猛拍桌子说:
“我不许你们揪斗我的父亲,他不是走资派,更不是当权派。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身居高位,带头响应党的号召,把自己的女儿送到了祖国最艰苦的地区北大荒上山下乡,扎根边疆,你们有什么理由批斗他?
石磊装模作样的冷笑了两声,说:
“梅怡同志,请你不要为你的父亲歌功颂德,我们是代表组织来和你谈话的,希望你和你的父亲划清界限”。
梅怡义正辞严的说:
“让我揭发我的父亲,你们白日做梦”!
石磊装着气急败坏的样子。对万明和侯福来说:
“万政委,侯连长,你们的知青是什么态度?他这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严重不满,他这是立场问题,你们领导要负责任”。
万明以为温柔善良的梅怡最多就是哭上一鼻子,然后会积极配合专案组的工作。
没想到梅怡这么顽强,这么强硬,搞的专案组下不了台,他这个团政委更下不了台。
梅怡毕竟是他手下的知青。在这样的场合中,他又不能批评梅怡。
他冲石磊和肖兰笑了笑,没有再言声。
侯福来还是年轻了一些,看梅怡义愤填膺,眼泪都快要掉了下来,他觉得到了英雄救美的时候了。
随后他把手掌拍下了桌子,冲着石磊和肖兰怒呼道:。
“你们是哪个级别的领导,让我们建设兵团来负责任。你们是大西北,我们是大东北,你们搞你们的文攻武斗。我们生产建设兵团种我们的地,凭什么你们造反派来我们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就因为我们的梅排长是走资派的女儿吗?毛主席说过,有成分论不唯成分,重在政治表现。对不起,你们走吧,我们北大荒的知青都是党的好儿女,我们和走资派没有任何关系,想批斗我们建设兵团的知青,连门都没有”。
侯福来把街头吵架放泼的本事都拿了出来,搞得石磊和肖兰哭笑不得。
其实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果侯福来当众批评梅怡,让梅怡配合他们的工作,往后石磊和肖兰的这场戏就不好再往下唱了。
接下来就是要把这场火烧的再旺点儿。彻底激怒侯福来和梅怡,这样梅怡就自然的站在了侯福来一边。他们来北大荒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想到这儿,石磊滑稽的从身上掏出一个红语录本。在手里摇幌着,朗声读道:
“毛主席教导我们,扫帚不到,灰尘不掉,对阶级敌人就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读完毛主席的语录后,石磊又严肃的对万明说:
“万政委,你们的这个连长思想有问题,他站错了队,我建议你们建设兵团对这个连长进行批评教育。
对走资派的女儿要进行隔离审查。让他详详细细的交代他父亲的问题”。
侯福来见梅怡上前要和石磊争辩。便把梅怡拉在了身后。
用手指着石磊一字一句的说道:
“亲爱的侦察科同志,这是在我们北大荒,你个西北的狗鸡巴造反兵团,在这儿穷得瑟什么。你有什么权力对生产建设兵团的连长教育?你有什么权力对我们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隔离审查?你还是哪里凉快,去哪里凉快去吧!对不起,亲爱的侦察科长同志,我这儿没有给你准备午饭,你们请自便!不送”。
说完,侯福来站起身来,打开了办公室的门,做了个往外送人的动作。
石磊看了侯福来一眼,装着很气恼的样子对万明说:
万政委,你的这个小连长怎么还骂人呢?他和梅怡是什么关系?
他还有没有是非观念?他怎么和走资派的女儿站在了一起,太不可思议了”。
万明是农三团的政委,是侯福来的顶头上司,但他不敢得罪侯福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知道侯福来是王实秋的亲信。在王实秋面前炙手可热,自己刚被提到农三团政委的岗位上,不是王实秋圈里的人。在农7师根基不深。他不敢和侯福来拧着干。
笑呵呵的对石磊说。
“陈科长,我们侯连长这几天心情不好,你别和他一般见识,他不管饭,我这个团政委管,走,咱们回团部吃饭去”。
石磊和肖兰知道目的达到了,他没必要再和侯福来争吵。
便骂骂咧咧的和万明走出了27连的办公室。
肖兰走在最后,在和梅怡擦肩而过时,把一个小纸团快速的塞到了梅怡的手里…………!
农历的三月初七,是中国传统清明节。
新海湖干部学校给学生们放了两天假。主要是让离学校不远的干部学生,回家给他们逝去的亲人上坟。
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年代,新海湖干部学校的校长李重明敢这么做,这就是李重民校长的人格魅力。
清明节,杨军独自一个人回到了27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