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大婚前的准备

......

如此逆天级别的数学大佬,在华夏数学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刘禅没记错的话,这个时代应该还有一个数学家,他叫赵爽,吴国人,他的代表作《周髀》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天文学着作。

继赵爽、刘徽之后,后来在数学史上接棒的人叫祖冲之。

想到这里,刘禅灵机一动,看向蒋琬问道:“蒋叔,你说朕以《九章算术》为教材,在成都设立明算科,让川中孩童尝试接触数理如何?”

蒋琬精神一振,瞪大眼睛道:“好提议啊,明算之道自古以来都是难以掌握的学问,若陛下能培养出一批优秀子弟,在数理方面有所建树,那么于国于民都是天大的好处...”

“臣与陛下学习算术的这几日,愈发察觉数字的神奇,小到衣食住行、账房账目,大到行军布阵、农耕秋收,几乎都有数字的影子,倘若这门学问能传承下去,我大汉将可再传千秋万代!”

“蒋叔言重了,没那么神...”刘禅尴尬一笑,看到蒋琬脸上的激动笑容,轻声问道:“这么说,蒋叔同意朕的提议?”

“臣双手赞成!”

“好!”刘禅重重点头,缓缓道:“那蒋叔好好学,明算科建立之后,你就是明算科的博士祭酒。”

“啊?”蒋琬震惊了。

“啊什么啊?难不成让朕亲自教那些小毛孩学算术?朕很忙的!”

刘禅果断将这烂摊子甩给蒋琬,在他看来,还是当甩手掌柜比较爽。

……

……

暮春的成都,细雨如丝,浸润着皇宫的赤黑檐角。

宫墙的漆色在雨水中显得愈发深沉,石板路铺上了大红色的地毯,长长的绸缎穿过檐角,将绸带裹在两侧的廊柱上。

侍女宦官行色匆匆,这几日整个皇宫增添了喜色,宫内的人开始忙碌起来。

刘禅站在书房的油灯下,身着玄色婚服,手握毛笔缓缓在蜀纸上写下《诗经》中的吉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陛下,明日大婚,礼服可还合身?”内侍黄皓来到刘禅面前,轻声问道。

刘禅将毛笔搁在笔山上,伸手抚过袖口的云纹刺绣,旋即点头道:“合身,就它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