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军事主官用了片刻工夫发泄完情绪之后,还是得继续脚踏实地的干活。
王雄矣与庞如归也赶了过来,四人直接站着开了一个小型碰头会后,各自不顾疲累,火速行动起来。
其中庞如归要去南边前军大营处,督运盔甲粮草,并且将一部分民夫带过来。
王雄矣则是主持本营一切事务,维持秩序。
张白鱼要去整饬部队,从今日已经经历过一场大战,遭受重大伤亡的甲骑营中,整饬出一支可以迅速机动的队伍。
而刘淮的工作最为艰难,他要趁夜比对斩俘的口供,摸清楚沂水县甚至武兴军的具体情况。
这关系着接下来前军该要何去何从。
这件事的难处很容易理解。
如果武兴军有两万类似今日甲骑的正军,那忠义军全军都要集结,不计一切代价去争夺沂水县,堵死沂水与沭河通道,从而达到丘陵地带与金军作战,限制金军甲骑的目的。
因为金军战力与兵力如果强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围攻莒县的东平军开赵所部肯定没法指望,金军就可能遣一偏师走沭河通道,解救莒州知州完颜子晋的同时,侧击忠义军。
从金国正军的眼皮子底下攻城后就地防守,必然是艰难的血战,而且必然会对刚刚平定的沂州局势造成反复。
但到了彼时,所有人都没了多余选择,唯死战而已。
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可刘淮觉得,金国已经开国这么多年,金军的战力应该无法保持如此之久。
而若是武兴军没这么多人,今日剿灭的六百甲骑就是顶尖战力,那么忠义军就可以在前军大营从容布置,堵住沂水通道的同时,派遣偏师去支援开赵围攻莒县。
事关何去何从乃至于整个山东局势的发展,不可以不慎重。
另外,武兴军主力什么时候抵达沂水县,也是一个大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武兴军各个行军猛安的性格怎样?各支千人队的战力如何?行军了多久?士气高不高昂?对于朝廷的命令都是什么态度?对于此战是个什么态度?是急是缓?是要急战还是要保守?周围还有没有友军作呼应?有的话是谁在哪里?
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