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平生所欠只一死

当金军养精蓄锐杀入两淮的时候,指挥混乱的宋军自然会一溃到底,可当宋军退无可退,只能拼死迎战的时候,金军也自然无可能轻松应对。

很快,在阿里莫名死于乱军之中后,这支精锐的百人队终于支撑不住,溃散开来。

“还有多少喘气的?”盛新喘着粗气,拄着大斧高声呼喊:“向我来!向我来!”

淮西军……或者说是巢湖水军有人稀稀拉拉呼应,盛新清点了一下数量,发现大约剩下七十多人。即便周围有火堆照明,可他也一时间不清楚剩余的几十号人究竟是被追敌去了,还是直接战死了。

大哥不说二哥,靖难军这边也好不了多少,张白鱼大约聚拢起一百二十余军士后,径直大声说道:“盛统制,按照之前说的,我去江心洲东侧挠贼军之后,你去西侧断浮桥,可还有余力?可需要支援?”

盛新粗重喘息几声方才说道:“不用了,仅是断浮桥,我等就能去做,张统领,你的责任更重,且快些去吧。”

在火光映照中,张白鱼重重点头,径直要引着靖难军离去,就在这时候,其人复又听到身后的盛新高声大喊。

“张统制,我是个好汉,我们巢湖水军都是好汉。是也不是?!”

虽然不明白这话头从何而来,可为了激励士气,张白鱼还是立即给出了回应:“那是自然,无论昨日,今日,还是来日,只要抗金的,都是好汉!”

说罢,其人再不理会其他,带着靖难军向东北侧而去。

而另一边,盛新如同放下心中的一方巨石一般,重重吐了一口气,畅快大笑了两声。

随后,盛新只留下了八名负责处决金贼和救援伤员的年轻军士,汇聚了还有战力的六十余名宋军甲士,按照事先的约定沿着江心洲西岸找到了浮桥。

浮桥大约有三步宽,两头由数十根木桩深深固定在岸旁,由船只或者封闭的木箱当成底座,并用绳索和铁链连接起来,上面铺上木板之后足以通过普通马车。

在大河的冲击下,浮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弧形,如同被拉满的长弓一般,横亘在盛新等人的面前。

这座浮桥依然还是当日惶恐逃窜时路过的模样,只不过当时桥头桥尾还有当涂本地的官员与民兵,也是他们建立了这座浮桥,让淮南西路的溃兵得以有一线生路。

那些民夫……他们应该已经全都死了吧……

想到这里,盛新竟然有一丝恍惚。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一条火线已经从大河西面沿着浮桥蔓延过来,此时已经走到了浮桥的中心位置。盛新一眼就看出,这定是守在浮桥西头的谋克发现江心洲火起,派过来探查的部队。

可正当盛新带领众人往浮桥上赶时,一伙三十余人的金军溃兵也刺破了夜色,出现在盛新等人的面前。

双方火把都不是很多,阵阵江涛掩盖了两支小队的行踪,直到相距不到十米时,双方近乎脸贴脸的情况下,才在浮桥的桥头互相发现了对方。

双方同时愣了一愣,却又同时大喊着举起手中的兵刃互相冲杀成一团。

宋军这边自不必多说,家仇国恨全负在背后,基本上一见金军眼睛都冒火。

而金军虽然是新败,照理说军心已破,是无法再与宋军争锋的,可作为逃生通路的浮桥却被宋军挡在了身后,也只能硬着头皮奋力求生。

甲士之间的斗争……尤其是疲惫的甲士之间的斗争是枯燥且乏味的。宋军手中能破甲的战斧与战锤都相对沉重,不够灵活,容易被躲开,而金军手中的长刀与长枪却无法对甲士造成一击致命的打击。

战斗迅速向烂仗方向发展。

不少甲士干脆丢弃了碍事的长兵,合身将敌人扑倒在地,掏出匕首短刀向肋侧、眼睛、颈下等盔甲防护薄弱处扎去。

盛新抡起双锤,一锤砸在面前金军的头盔上,那名金军在冲锋中身体有了个巨大的歪斜,可还是撞到了盛新身上,将其撞得后退两步。

此时,第二锤终于到了,砸在了金军的脖子上。只听咯吱一声,金军的脑袋有了个不正常的歪斜,随后一头栽倒在地。

盛新抹了一把脸,刚想发喊来壮士气,却突然感觉到左侧肋腹一阵剧痛。他伸手摸去,却只摸到一个刀柄。

刚才那名金军最后一击走了大运,一刀插在了盛新盔甲缝隙处。

“不能拔……见风就死定了!”凭借多年的军旅经验,盛新知道,就算是盔甲已经卡住匕首大部,这一刀也伤及了他的内脏。

可现在却不是处理伤口的时候。

仿佛听到了这边的动静,还在浮桥上的火线陡然一快,现在已经愈发粗大,此时已经能够听见金军前锋的呼喝声。

已经不到一百步了!

“破桥!别管这些鸟厮,破桥啊!”盛新强忍着疼痛,大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