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击败了金国水军的前阵后,却没有宋军那种当即回身要赏的臭毛病,而是指挥前阵绕过燃烧着的舰船,从侧前方斜斜插入了金国水军的第二阵。
而似乎见到了身前袍泽的下场,第二阵大约三十艘舰船纷纷放下了船帆,并且不再与宋军舰船拉开距离对射,而是试图接近后进行跳帮作战。
在这一刻,宋军水轮船在内河上的灵活性展露无遗,除了少数被逼停的舰船,其余水轮船几乎是一种戏耍的方式,将前来迎战的金军战船点成了一根根火炬。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宋军已经将气势打了出来,如果打得再坚决一些,金军的反应再慢一点,很有可能打成倒卷珠帘、火烧连营的局面,一战就将大江上的胜负定了。
然而苏保衡也不是什么蠢蛋,仅仅是前两阵的失败,他就已经反应了过来,原本金军水战就要差一些,此时又被宋军占据上游,这仗根本没法打。
在旗帜与号角的命令下,金国水军在大江分股的北端完成了转向,一溜烟的向下游而去了。
这也就幸亏是大江,宽阔异常,否则近四百艘舰船根本不可能同时转向。
洞庭湖水军想要追击,然而战场所在的位置是被江心洲分成两股的大江偏西的这一支,虽然相对于东侧要宽阔一些,可相对于大江来说,也要狭窄许多。
金军五十多艘大小舰船与杨钦所部二十艘舰船混杂在一起,彻底堵塞了整个江面。
尤其当十余艘已经成了江上火炬的舰船顺流而下之后,就连试图派遣甲士跳帮的杨钦也只能偃旗息鼓,将夺船的念想抛之脑后,直接从江心洲北侧绕了一个大弯,脱离了战斗。
还有十余艘存活着的金军战舰见状也直接顺流而下,逃出了战场。
洞庭湖水军获得了一场大胜,以微弱的伤亡,就击沉了金军三十余艘战舰,可以说取得了宋金再次开战以来十分亮眼的战绩。
然而李道却是气急败坏,骂骂咧咧个不停。
金国水军真的是深得避战保船的精髓,见势不妙的时候直接就逃了,没有一丁点犹豫。
原本想着远道而来,双方都是仓促应战,就算不一鼓作气将金国水军彻底吃了,也应该能咬下一大块肉。
现在才弄沉三十艘,还不够塞牙缝的。
接下来还有没有这种好机会就真的说不准了。
因为避战保船的关键在于,金军在陆上能站稳脚跟,水军不至于被逼出港口。此时金国马步军何止站稳脚跟,都特么打穿两淮了,宋军如何有能力将金国水军从港口逼出来?
憋了一肚子火的李道虽然有心想要再追一追,可终究放心不下采石渡口,此时西采石已经被金军占据,江心洲也就成了前线,万万丢不得的。
纠结了良久,就连杨钦都派遣军使来询问接下来该如何作战之时,李道终于狠狠的咽下了这口气,让麾下舰队到江心洲与东采石分散驻扎,而他则带着几名亲卫,亲自抵达了江心洲的大营。
这名曾经的岳家军大将与刘淮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是十分融洽。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剑拔弩张。